10月16日,国际金价突破每盎司4300美元关口,再次刷新纪录(注:周末略有回落),年内累计涨幅超过60%。
黄金价格持续攀升引发大量关注,社交平台上与“黄金”“金价”相关的话题频繁登上热搜。如此涨势点燃了市场热情,有人连夜变现也有人跑步入场,与之相关的消费维权问题亦集中爆发。
据消费保平台最新《黄金珠宝投诉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1月至2025年10月,消费保共受理黄金珠宝投诉18,590件,累计涉诉金额1.06亿元,有效投诉解决率为36.54%。虚假宣传、价格纠纷与退款难成三大消费痛点。
黄金珠宝投诉量从2022年的629件飙升至2024年的8,545件,两年间暴涨12倍;2025年截至10月17日投诉量已达5,800件,按此趋势全年投诉或将突破7000件。
消费保专家认为,金价暴涨引发变现热、抢购潮可能是投诉量激增的重要诱因。“当黄金兼具消费品与投资品双重属性时,消费者对价格透明度、商品成色的敏感度会显著提升。”部分品牌借机炒作价格、模糊“一口价”概念、增设回收门槛等,导致纠纷集中爆发。
报告揭示,黄金珠宝行业投诉问题呈现高度集中化特征。其中,虚假宣传相关投诉占比达22.94%,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存在欺诈诱导行为,如将“K金”标注为“足金”,或以“免费换新”名义诱导消费,实际却收取高额工费。
价格纠纷占比17.39%,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的金价计算方式不透明,常用“一口价”混淆克重,实际购买价格远超当日金价。此外,退款纠纷、霸王条款、商品质量、服务态度差等问题也频繁被消费者投诉。
在品牌投诉处理能力排名中,头部品牌表现差异明显,老凤祥以93.84%的投诉解决率位居榜首,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周大生(92.36%)、潮宏基(63.49%)紧随其后,而周六福15.42%的低解决率格外引人关注。
注:通常入驻消费保平台的企业对投诉响应更积极,因此解决率也更高。
从投诉总量来看,中国黄金、周六福、老凤祥分别位列投诉榜前三。
今年8月底,俞女士在深圳市宝安某周六福珠宝门店购买金饰时,遭遇商家多项疑似违规行为。
据俞女士描述,她在周六福店内购买了一条足金项链,花费4600元,后查询黄金克重却只有2.59克。
“我在购买时,导购没有明示克重,也没说是否按克计价,导致我在不知晓克重情况下以1776.06元/克的价格购买了一口价黄金。”据了解当日周六福门市金价为1009元/克,俞女士相当于溢价76%购买。
俞女士认为商家在销售过程中有违规嫌疑,一是隐瞒金饰克重,有意遮挡吊牌,违反《价格法》明码标价规定;二是未主动开发票,购买后只给质保单,没有发票和价签。
侯女士也在消费保平台投诉,去老庙黄金卖旧首饰,被店员以“提高回收价格”为诱导,购买了3件“一口价”金饰。
“销售员说消费越多,回收价越高(860元/克),销售员极力推荐金饰,说不需要额外工本费……我在询问导购时克重时,导购避而不谈克重,说工艺好什么的不按克。”
在店员的轮番营销下,侯女士和家人购买了一枚足金戒指、两枚足金挂坠,一共花费7754元。之后侯女士查询黄金克重一共只有4.3克,相当于以1803.3元/克的价格购买了“一口价”黄金。
而老庙黄金先后以860元/克、800元/克的报价,分别两次回收了侯女士的旧金饰33.95克、9.65克。
侯女士后来得知“一口价”黄金非常不划算,向商家反馈退货遭拒。侯女士认为在黄金购买过程中,店员避重就轻,拒不告知克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且存在严重溢价,有违公平交易权。
报告显示,消费者的投诉要求主要包含退款、改善服务、赔偿和解释/道歉;其中,要求退款占比高达44.06%,反映了消费者的维权决心和对品牌信任度下降。
在黄金珠宝行业的投诉用户属性方面,女性投诉用户占比高达86.08%,是男性的6倍,反映出女性在黄金珠宝消费中的主导地位及对权益维护的更高敏感度。
用户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主导特征,00后(42.98%)与90后(44.65%)合计占比超八成,成为投诉主力军。
根据地域数据显示,黄金珠宝行业中,广州市的用户投诉量位居第一,占总投诉量的5.66%;东莞市(4.35%)位居第二,上海市(3.75%)位居第三。
金价虽然居高不下,市场风险也在同步积聚。投资黄金一定要注意风险,控制好投资比例。上海黄金交易所、多家银行先后发布了风险提示。
针对行业乱象,消费保平台专家建议:称重拍照留证,购买前务必要求称重并拍摄标签信息,拒绝“只论价格不论克重”的模糊销售;详细核算工费、损耗费等隐性成本,避免“以小换大”中的价值损失;妥善保存购买合同、质保单、称重记录等,发生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
【声明:以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消费保平台,仅代表企业在消费保平台的投诉解决情况,不代表其他平台或企业总体投诉解决情况。】
文 | 消费电子编辑部
数据支持 | 问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