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璟璟
近日,国际金价明显下跌。记者了解到,有大批大学生涌入黄金市场,在理财平台定投黄金ETF或购买积存金。不过随着金价下跌,第一批“受害者”也随之出现,“把生活费亏没了”“一天跌光一月收益”“没钱再补仓了”“买2000亏50跑了”……对此,专家建议,当前黄金投机氛围浓厚,普通投资者尤其是缺乏经验的大学生,面对全球资本与专业机构处于劣势,不宜盲目入场。(大河报)
顺风局里,人均“投资之神”。前段时间,金价连连走高,一派喜气洋洋之下,若有专家不识趣地出来放话“不建议大学生炒黄金”,那么多半会被回敬一句“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之类。而近来,国际金价有所波动,此前不敢言语的专家们,总算找到机会出来说了几句。“大学生缺乏经验,处于劣势,不宜盲目入场”——这番话不太悦耳,却很可能就是事实。只不过,习惯了涨疯了、赚麻了,或者眼红了、想冲了的那波人,大概率未必肯听。
“你永远可以相信黄金”“黄金YYDS”之类的煽动性口号,近来在社交媒介上已成泛滥之势。事实上,很多小白投资者进场,恰恰是因为社媒上“黄金致富”的燥热叙事。其实,黄金也是一种“投资标的”,并且还是那类不会生息的资产。买黄金,也是一种投资,从行为本质上说,其与投资股票、投资基金,并无本质区别。但是,如今的网络舆论场中,却有意无意将之表述为“屯黄金”,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细节。
回避风险,是所有投资人的共有秉性。只不过,有些回避,是通过“组合的搭配”“仓位的管理”来实现的。而还有些回避,则是“充耳不闻”“自我欺骗”式的……很多人跟风入局投资黄金,到底是采取了哪一种“风险回避”,这无疑是需要反躬自省的。需要厘清的是,黄金的风险属性,并非是静态不变的。尽管其长期以来被视作“保值和对冲”的低波资产,可是在其市场交易空前拥挤、一致性判断如此坚固的大背景下,以往的模型是否继续适用,这本身就是个问题。
“金价暴跌有大学生把生活费亏没了”,诸如此类的话题,固然有为了叙述效果而夸大其词的成分。但,这其实也再次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用闲钱投资,而非拿吃饭的钱投资”,如此才能更从容地应对波动、更坦然地接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