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夏萍
金秋十月,叠翠流金。为描绘“秋彩郑州”的动人画卷,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理念,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重养护提景观,强宣传育新风,持续擦亮城市生态底色与文明成色,为郑州“颜值”与“内涵”助力。

做好“加法”,厚植生态底蕴

国庆期间,中州大道、陇海路等七座高架路桥上,月季秋花如瀑,形成一条条流动的风景线,将城市出行“酿”成了诗意旅程。这“秋彩郑州”的靓丽一笔,源于持续的生态赋能。面对秋花末期向越冬过渡的关键阶段,景观中心精准施策,为植物生长“做加法”:加大养分储备,通过增施秋肥,为来年繁花积蓄能量;加强精准管护,采用“机械粗剪+人工精修”模式,细致去除老弱病枝与残花,确保新芽萌发空间。目前,已完成高架月季巡查管养约7.5万米,以持续投入换来景观的持续惊艳。
勤做“减法”,去除生长负担

围绕“减”法,养护工作聚焦于为植物减负、为环境减瑕。一是减杂草争扰,通过人工精细化拔除,全面清退与月季争抢养分的杂草,优化其生长空间。二是减病虫害威胁,恪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抢抓晴好天气精准施药,有效遏制病虫害蔓延。三是减安全隐患,对辖区内绿篱、球灌木及行道树进行整形修剪,加强腾飞路、索凌路、雪松路、桂江路等77条道路绿化巡查频次,及时处理低垂枝、病虫枝109株次,既消除安全隐患,也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让每一片绿意都健康挺拔。
善做“乘法”,激发文明倍增效应

“阿姨好,这是《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里面专门讲到要爱护城市绿化。”在绿荫广场的志愿服务点,身着绿马甲的志愿者正给市民讲解月季养护小知识。绿化养护的成果,需要文明的守护来实现效益倍增。景观中心在绿荫广场开展的文明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正是“乘法”效应的生动实践。

志愿者们通过互动讲解,向市民发放并解读《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公共文明基本常识》,将“维护公共秩序”“爱护绿化环境”等文明种子播撒心田。同时,普及日常绿植养护知识,引导市民成为城市绿化的监督员和守护者,从而实现“一人带动一家,一家影响一片”的文明乘数效应,让文明与绿意相伴相生。
精做“除法”,破除管理盲区

在“除”法上,城管绿化部门着力根除影响城市颜值的顽疾。一方面,除净卫生死角,全面清理杂草、垃圾累计达465万平方米,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发生,保持护区整洁如新。另一方面,除去粗放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分段管护、按需施策”原则,科学调整灌溉频次,做到“抗旱防冻”两不误,以精益求精的管理,破除传统养护的模糊地带,确保每一寸绿地都得到精心呵护。
文明与绿意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着郑州的新故事:当高架月季在来年春天再度绽放,当新增绿地里传来孩童的笑声,当越来越多市民主动参与绿化养护——这座城市的生态之美,早已不止于风景的靓丽,更沉淀为深入骨髓的文明温度。下一步,市城管局将持续推进城市绿化景观养护与文明宣传,让“秋彩郑州”不仅美在层林尽染的景观,更美在和谐有序、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