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将直销银行、信用卡、企业银行、生活服务类App的相关功能与服务整合至手机银行App。
所谓App“瘦身”,是指银行将之前开发推出的使用率低、服务功能重复、服务效率不高的App进行裁撤,并对其功能进行有效整合,实现银行App操作的直接化、简单化和快捷化,提高用户体验感。
对银行而言,App“瘦身”与功能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去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强调,金融机构应当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建立移动应用台账,完善准入退出机制,统筹各部门及各分支机构的移动应用建设规划,合理控制移动应用数量。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及时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另一方面,目前各银行App功能虽覆盖了理财、支付、信用卡、直销银行等不同业务场景,但仍存在不少功能性“缺陷”:客户使用体验不便捷、不流畅;办理一笔业务需在多个应用间切换,这种碎片化操作导致客户体验下降,影响了客户使用意愿。比如,银行App和旗下的信用卡App在一些查询、缴费等功能上存在重复,用户办理跨业务还需频繁切换,登录密码、资产信息难以同步。
此外,近年来银行App普遍面临着“流量尴尬”。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间,我国手机银行App用户黏性明显下滑,用户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间从4.93分钟跌至2.7分钟。可见,这些问题唯有通过“瘦身”并整合功能来解决,App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银行App“瘦身”,意在重构服务生态。其一,提高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通过裁撤冗余App,将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可让主App提供“一站式”服务,既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用户体验,又能提升用户黏性。
其二,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关停部分使用频率低的App,可显著削减重复的技术开发与运营成本,将资源集中投入到银行App核心功能迭代升级之中。比如,强化生物识别、智能客服、风控模型等关键技术,提升服务的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使银行App更能满足客户需求。
其三,加速银行数字化转型。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数字化转型更强调精细化,聚焦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的提升。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渗透,银行App将实现更精准的功能定制与更智能的服务推送,成为银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阵地。
其四,提升数据安全和业务合规能力。通过整合银行App功能,便于实时监控异常交易,切实降低App运营风险,进一步强化银行风险预警及管控能力,最终确保银行与客户资金安全。
银行App整合不是简单的数量缩减,而是运营理念的深刻变革。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渗透,从根本上促进App从产品导向到用户导向转变,最终推动行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使银行App“轻装快跑”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莫开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