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睿研君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密歇根州经济发展局(MEDC)于10月23日发布声明,确认国轩高科旗下的美国国轩在梅科斯塔县绿镇投资24亿美元的动力电池工厂项目违约。
州政府宣布将追回已投入的2360万美元购地款,并取消1.75亿美元的补助承诺。
这个曾被誉为“密歇根州最大EV电池相关投资之一”的项目,自2022年公布以来就备受关注,却也在三年间见证了地缘政治、地方民意与商业现实之间的激烈碰撞。
01
项目违约:官方确认与资金追回
MEDC在官方声明中直言:“这并非我们期望的结果。”州政府明确表示,将追回已投入的购地款项,而其余未动用资金则不再拨付。
这一决定源于国轩高科未能按照协议约定实现投资与建设里程碑。
实际上,MEDC早在9月17日就已向国轩高科发出违约通知,指出该项目现场已“连续120天无合格活动”。
国轩高科于10月15日回函表示“震惊”,并请求六个月延期,力图挽救项目。
回顾2022年,这一项目曾被视为密歇根州经济转型的重要机遇。
当时,国轩高科宣布计划在绿镇建设一座磷酸铁锂(LFP)电池组件工厂,预计创造2350个就业岗位,并于2026年投产。
对密歇根这个曾因汽车工业辉煌、却因制造业外迁而衰落的州而言,该项目被寄予了“经济救赎”的厚望。
密歇根州州长格雷琴·惠特默在2022年的声明中雄心勃勃地表示:“我们将共同继续赢得该领域的投资,并成为电动汽车和移动公司的卓越目的地。”
然而,热烈的欢迎只持续了很短时间,项目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争议漩涡。当地居民对工厂建设提出质疑,反对派组织“绿镇居民联合会”声称,该项目可能会带来某些“中国影响”。
2023年9月,支持美国国轩项目的绿镇政府委员会被当地居民投票罢免。新领导人随后取消了此前批准的若干土地使用许可。
项目的反对声浪不仅限于地方层面,更一路蔓延至联邦政治舞台。代表密歇根州大片农村地区的共和党众议员约翰·穆勒纳尔成为该项目最响亮的批评者。
2023年9月,共和党参议员马可·卢比奥、穆勒纳尔联合其他议员致函时任财政部长耶伦,敦促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国轩项目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面对项目终止的决定,国轩高科表达了强烈不满。
公司律师在信中指出,项目延误主要源于“政治动机的反对”及涉及种族偏见的诉讼。
国轩高科美国方面的相关业务人员表示,公司仍然坚定地致力于推动美国清洁能源未来的使命,包括推进位于伊利诺伊州的工厂规划。
但公司方面也承认,由于与当地政府在政策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密歇根州基地已停建。该工作人员同时指出,国轩高科在摩洛哥规划的产能,能够覆盖掉密歇根州的产能建设计划。
02
地缘政治与中资出海困局
国轩高科密歇根项目的失败,并非孤例。
此前宁德时代与福特在弗吉尼亚州合作的电池厂,也因政治阻力被迫调整。
近期福特汽车、Our Next Energy等多家受助企业也相继宣布缩减在密歇根州的投资计划。
美国在《通胀削减法案》下大力吸引清洁能源制造投资,但在实际执行层面,政治因素压过了经济性考量。
自2023年后,美国财政部出台的IRA细则要求电池生产环节中“受关注外国实体”政府不得直接或间接控制25%以上的实体,否则该实体将被排除在IRA补贴之外。
国轩高科在美遭遇似乎表明那个中资企业以技术与资本逻辑,在美国制造业中找到立足点的时代正在远去。
03
利空已完全被市场消化了吗?
国轩高科在美国密歇根州高达24亿美元的电池工厂项目失败,股价未受明显冲击,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对此已有充分预期,并且近期公司一份亮眼的季度财报转移了投资者的注意力。市场认为失败消息只是“靴子落地”,并非突发性黑天鹅事件。
据公司2025年第三季报,当期归母净利润同比暴增1434.42%,同时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显著,全球市场份额提升。
另外,市场认为,国轩美国项目受挫意味着公司被迫放弃在美自建工厂的“重资产”模式,转而通过与Rivian等技术授权等“轻资产”方式进入美国市场;公司同时在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新布局分散了单一市场风险。
对此,《蓝筹企业评论》认为,尽管股价短期内表现平稳,但国轩高科的一些隐忧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是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依然偏弱,第三季度惊人的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早期投资的奇瑞汽车港股上市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如果剔除这笔超过24亿元的一次性收益,其扣非净利润仅为1250万元。
其次,公司的债务与现金流压力巨大。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负债高达868.8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接近278亿元,而账上的货币资金仅为143.77亿元。同时,公司的流动比率低于1,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持续高企的财务费用也在不断侵蚀着主营业务的利润。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