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5月17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开幕。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聚焦国际贸易、投资格局的底层逻辑和演进方向进行分享。
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多元、更加包容
胡晓炼表示,当前,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关税问题。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一方面是希望以此达到减少贸易逆差、增加美国财政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是对当今国际贸易、投资整个体系的秩序重构。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投资体系格局将如何变化?可能造成哪些结果?有三点值得重视。
第一点,贸易、投资中的成本效益再平衡。胡晓炼表示,目前来看,“全球南方”发展机会可能会增加。从贸易、投资的成本效益角度来看,过去成本相对简单,即人力、土地、资源这些传统要素,后来又新加入了创新、制度、绿色等新的发展要素。这一两年,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这些因素也加入了贸易、投资考量。对于企业家而言,如何通过有效的布局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那么就要寻找成本更有利、关税更低的地方,而“全球南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在这方面有更大的吸引力。
第二点,全球贸易的再平衡会,引起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胡晓炼表示,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化快速发展,许多国家借全球化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这个过程中,贸易也出现了一些不平衡的问题。世界上三大经济体中,美国在2017年到2024年期间,贸易逆差急剧增加,欧盟的贸易顺差增长超过400%,我国的贸易顺差也有所扩大。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通过外部环境调整来实现自身的平衡,还是把关注点放在自身,推动国内经济调整,使得储蓄、消费、进出口、投资这些方面都能够协调?对此,胡晓炼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只有自身内部经济结构更均衡,贸易不平衡问题才能够有效解决。
第三点,货币再平衡将会引导世界货币体系朝着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方向发展。过去这些年里,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货币是美元、欧元等几个大型经济体货币,其中美元作用更加突出。胡晓炼表示,如果美元一支独大,将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货币武器化的情况,还有一个是经济学讨论的“特里芬难题”。以上这两种情况必然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发生改变,而这个改变可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会有更多的货币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实际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本币之间的清算越来越普遍,大宗商品的定价交易也出现了其他货币参与的情况。二是对加密数字货币更加重视,特别是服务跨境贸易、投资方面将有更多探索。三是需要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的特别提款权(SDR)的功能是否会进一步提高。
胡晓炼表示,通过各种可能性观察和讨论,可以看到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多元、更加包容。
中国跨境投资增长迅速,民营企业是对外投资的主力
面对全球贸易与投资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中国应对当前的复杂局面,应该说非常有信心,也很有底气。近年来,由于全球环境的变化,跨境投资增长在放缓。但中国的跨境投资这些年有比较大的增长。”胡晓炼表示,根据中国国际投资头寸统计数据,2014年之前的20多年,国家整个对外投资存量为9000多亿美元;2014—2024年,这十年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超过了3万亿美元,这十年是过去二十多年的三倍多。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一直在国际市场参与投资、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构建。
胡晓炼认为,中资企业之所以能够适应变化,并且在变化中实现向好发展,与中国自己独特的优势和能力相关。
优势一,民营企业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民营企业韧性很强,在外的拼搏奋斗精神也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勤劳、智慧。这些年我国在海外投资四面开花,未来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优势二,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过往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现在有很多先进技术型企业在行业内比较有影响力,而且这种企业正在朝着成为全球跨国企业的方向发展,他们对外投资不以单一市场为目的,而是在全球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并且已经形成趋势。
优势三,走出去的企业把国内好的经验做法引入到国外,比如说工业园区建设,在当地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动更多的企业走出去。
优势四,中资企业会积极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限于企业自身提供的就业、税收,同时也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能力非常强,而且效果也非常好,其他国家比得上中国的不多。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