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跨境支付板块以2.02% 涨幅、34.72 亿元净流入引发关注,长亮科技 13.31%、天阳科技 10.19% 的飙升,与摩根大通对稳定币的悲观预测(2028 年规模仅 5000 亿美元,较此前预期腰斩)形成强烈反差 —— 这场看似矛盾的市场躁动,实则揭开了跨境支付产业 「创新憧憬」与「现实约束」的暗战漩涡。
一、摩根大通 “泼冷水”:稳定币的三重绞杀
摩根大通的下调,绝非简单的预测修正,而是对稳定币生存环境恶化的精准预判:
1. 监管绞杀:全球合规网越收越紧
美国:《稳定币监管法案》博弈三年仍难产,SEC 将稳定币定义为 “证券”,强制发行方持牌(如 Paxos 因 BUSD 发行遭罚 5000 万美元);
欧盟:MiCA 法案实施后,稳定币发行需满足储备金 1:1 兑付、发行人欧盟实体化等严苛条件,USDT、USDC 欧洲市场份额已缩水 12%;
中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稳定币作为加密资产衍生品,天然触碰监管红线。
2. 传统势力反扑:SWIFT 的 “降维打击”
SWIFT 并非 “躺平” 的旧体系:
升级ISO 20022 标准,交易信息承载量提升 80%,跨境结算效率从 T+3 压缩至 T+1;
推动银行联盟链(如星链、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已实现新加坡 - 澳大利亚、中国香港 - 泰国的跨境试点,合规性 + 效率双轨突破,直接挤压稳定币生存空间。
3. 技术悖论:去中心化与监管的天然冲突
稳定币的 “去中心化” 基因,与反洗钱(AML)、反恐融资(CFT)监管形成死结:
USDT 流通量中,超 20% 经 “非合规渠道” 流转(Chainalysis 数据),暴雷风险高悬;
算法稳定币(如 UST)的崩塌,让市场认清 “去中心化稳定” 的伪命题 —— 监管缺失下,稳定币更像 “定时炸弹”。
二、跨境支付的 “冰火两重天”:创新与传统的角力
在稳定币遇冷的同时,跨境支付板块的资金涌入,实则指向另一重逻辑——传统金融科技的 “确定性升级”:
「创新派」(稳定币):效率神话背后的脆弱性
稳定币曾以 “秒级结算、零汇差”冲击传统体系,但现实是:
全球稳定币日均交易量仅200 亿美元(SWIFT 体系日均超 5 万亿美元),规模差距悬殊;
即使按摩根大通乐观预测,2028 年 5000 亿美元规模,也仅占跨境支付市场的3%,远未动摇传统格局。
「传统派升级」(金融科技):长亮、天阳们的真实机遇
A 股资金追捧的长亮科技、天阳科技,本质是 “服务银行跨境数字化” 的卖水人 :
银行跨境结算系统需适配ISO 20022、反洗钱合规、多币种清算等新需求,技术改造订单爆发;
天阳科技的 “跨境支付中台” 已接入 8 家城商行,长亮科技为国有大行构建的 “区块链跨境清算平台”,实现10 国货币 7×24 小时结算,这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业绩增量。
三、地缘与政策:重构跨境支付的 “新变量”
稳定币的降温,反而加速了 “主权可控” 跨境支付体系的崛起 :
1. 去美元化浪潮:本币结算的 “突围战”
2024 年,新兴市场本币结算占比已达38%(2019 年仅 22%):
巴西 - 中国用人民币结算铁矿,东盟推进 “数字东盟元” 试点,货币主权意识觉醒,倒逼跨境支付创新必须 “合规 + 主权可控”;
这正是稳定币的死穴 —— 美元稳定币本质是 “美元霸权延伸”,天然遭非美国家抵触。
2. 数字人民币的 “跨境野心”
数字人民币(e-CNY)跨境试点已取得突破:
香港与内地的 “数字人民币跨境汇款”,实现秒级到账、零手续费,2025 年试点规模已超 2000 亿元;
东盟、中东国家主动寻求合作,e-CNY + 联盟链模式,既满足 “主权可控”,又突破 SWIFT 的美元束缚,带动加密技术(吉大正元)、清算平台(信安世纪)、银行 IT(长亮科技)产业链爆发。
四、A 股投资:穿透概念,寻找 “真逻辑”
跨境支付板块的狂欢中,需警惕 “概念炒作” 与 “真实需求” 的割裂 :
「伪概念」:单纯蹭稳定币、区块链
部分公司仅在互动平台提 “区块链研究”,无实际跨境支付业务,本质是 “炒空气”;
资金净流入中的27% 来自游资隔日超短交易(龙虎榜数据),短期情绪退潮后或现暴跌。
「真逻辑」:扎根传统金融的 “硬科技”
银行 IT 服务商:长亮科技(国有大行深度绑定)、天阳科技(跨境中台订单放量),受益于 “每年超 300 亿元的银行系统升级预算”;
加密与安全:卫士通(国密算法)、数字认证(电子签名),支撑跨境结算的 “合规 + 安全”;
跨境清算平台:四方精创(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京北方(跨境支付运营服务),卡位 “数字人民币跨境” 红利。
结语:稳定币降温,是跨境支付的 “去伪存真”
摩根大通的预测,与其说是看衰稳定币,不如说是刺破 “加密乌托邦” 的泡沫—— 跨境支付的核心矛盾,从来不是 “效率 vs 安全”,而是 “主权 vs 垄断”。
在这场暗战中,A 股资金正用脚投票:抛弃虚无的稳定币概念,拥抱 “服务传统金融、赋能合规创新” 的真科技。当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加速、银行数字化升级进入深水区,那些真正扎根金融基建的企业,才是跨境支付浪潮中 “踏浪而行” 的胜者 。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