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连接朝阳区四惠地铁站和四惠交通枢纽的过街天桥出口最近遭到市民吐槽。这段时间,本市连迎降雨和高温天气,有市民向《问道1039》反映,天桥的一个出口上方的遮挡是铁丝网织成的,既不遮阳也不挡雨,这给乘客出行带来了不便。
下午三点多,正是热的时候!在朝阳区的建国路上方,一条连接四惠地铁站和四惠交通枢纽的过街天桥上来来往往有不少乘客。乘客刘女士正从天桥南端一处朝西的出口沿台阶下到建国路上,拖着行李下台阶本就已经不太方便了,台阶上方的遮挡还是由铁丝编织成的,既不遮阳也不避雨,这让刘女士既费解也不太满意。
刘女士:现在天就特别热,所以我就其实挺无语的,就这个框架搭在这,但是又不遮阳又不遮雨的。我觉得那个遮阳棚很像是坏了,或者前段时间是不是被风刮走了?
市民反映的出口在建国路南侧/记者拍摄
天桥出口上方的铁丝网骨架/记者拍摄
这处天桥宽约6.6米、跨度106.5米,天桥南连四惠交通枢纽,北通地铁四惠站,横跨建国路,除了两端的出口,天桥还在建国路南北两侧都设置了台阶,能通向地面。记者采访时注意到,建国路北侧靠近四惠地铁站A口附近的台阶顶部,设置了玻璃材质的遮雨棚,而路南侧的台阶顶部,是用铁丝编织成的遮挡,既不挡风挡雨,也不能遮阳。
乘客:刚刚下了地铁,就是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车下来的话,确实是挺晒的,这块就挺热的。
乘客:可能那边感觉好像就挡得更严实一点,就是可能那边(靠近地铁站A出口一侧)雨天更好一点吧。
乘客:肯定增加一个(遮阳篷)遮阳、遮雨肯定要好点吧。
建国路北侧天桥出口有玻璃遮挡/记者拍摄
采访过程中,记者在现场观察了半个多小时,发现从建国路南侧西出口下来的乘客有数十名,其中不少人要在路边打车,也有部分乘客从这里出来之后能直达附近的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四惠交通枢纽2012年10月启用,天桥建设的初衷是方便乘客换乘通行,免去在四惠桥下穿行的麻烦。采访中,部分乘客表示市民反映的这个问题出口多年来都没有设置遮雨、遮阳篷,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配置。也有一些乘客质疑这样的设置无法满足乘客需求,应当改进。
乘客:这个你还是要看它的这个流量吧,要是(人流量)少的话就不至于,要是这块比较人多的话,还是有必要(加装)的。就是弄上遮阳的或者是遮雨的,现在夏天了应该是有点晒的。
乘客:要是雨下大的话,人来不及走肯定是要在这躲一会儿。
记者:如果在上面等车呢。
乘客:这不可能在上面等,在上面你也看不到那个车。
乘客:其实别的地儿也有,就跟那个挡的那种塑料的棚子,绿的那个,加一层就行,其实也没什么难的,遮一下当然更好了。
天桥顶部铁丝遮挡/记者拍摄
为何天桥南侧西出口会使用铁丝网做遮挡呢?记者就此事联系了首发集团公联枢纽公司,对方表示四惠天桥南端西出口原建筑设计中没有覆盖遮挡,后为防止高空坠物,增加了铁丝网骨架。天桥北端地铁站出口玻璃遮挡并非公联枢纽公司建设和运营,不在公司权属范围。至于天桥南端西出口上方遮挡是否会改进,受访单位没有作答。目前正是高温、多雨季节,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调研乘客需求,结合实际情况,优化乘客出行体验。北京交通广播也将持续关注这一问题。
内容来源:记者 陈常松 、李怡明(实习)、主编:朱来生
编辑:刘慧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车水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