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西北的崇山峻岭间,江西通铜高速建设者们正以“美绿高速”品牌建设理念为引领,向“创新、绿色、智能”寻突破,为这条穿越绿水青山的高速公路量身定制一套科学化、精细化、可持续的“建设管理组合拳”。
边坡塑形术:为边坡“量体裁衣”
在石质边坡框格梁的施工中,项目采用刻槽机与可升降打孔机两款“利器”,助力施工人员高效完成锚杆植入与固定,大幅提升锚杆稳固性。再以“生态梳妆术”构建立体防护,形成“乔灌草”三位一体防护结构。通过“边开挖边修复”的主动思维,让工程建设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
生态守护术:隧道“零开挖”进洞
项目9座28洞隧道基本采用了“零开挖”的方式进洞,现场采用适当拉长暗洞长度和设置异型套拱等多种方法,避免了对洞口边、仰坡的大开大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洞口周围的原生植被群落,有利于洞口土体稳定,确保了进洞的安全。
循环再生术:让资源“变废为宝”
项目构建“收集—处置—利用”全流程资源体系,在拌合站设砂石分离机,将多余的混凝土、清洗拌合机和罐车的生产废渣废料,进行砂石与水泥浆分离,砂石可以重复利用,回收的水经处理后,可供洒水降尘。设置泥浆综合处置中心,将全线40余万立方米废弃桩基泥浆转化为砂、泥饼、固化土等资源,预计节约弃土场征地费142万元、材料采购费838万元。在隧道口设洞渣处置中心,深度加工洞渣,转化为高品质碎石与机制砂,综合利用率达95%,产值可达1350万元。
智能巡检术:让隐患“无处遁形”
项目创新启用6座“铜心翼站”无人机机场,构建“空天地一体”监测网络,通过预设航线,实现高边坡、桥梁隧道等重点区域日常全自动巡航,隐患识别效率提升60%,真正做到“高空视角无盲区”。
洁净呼吸术:让扬尘“销声匿迹”
在易产生扬尘的作业区域布设环境监测仪,当环境参数超阈值时,雾炮喷淋装置喷射超细水雾精准降尘;针对砂石、渣土等材料运输,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全自动车辆冲洗平台,确保车辆轮胎、车身洁净。
从边坡生态修复到资源循环利用,到智能监测到扬尘治理,建设者们用系统性思维将绿色理念融入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让这条高速公路在推进过程中既保持“强健体魄”,又焕发“生态颜值”。(供稿:江西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