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转变的真实原因并不是他变得软弱,而是试图通过缓和局势来促使中国重新掏出2000亿美元的资金。特朗普政府近期制定的关税政策显得愈发混乱,面对其他国家一直保持强硬态度,但对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特朗普的态度却逐渐变得温和。美国媒体甚至调侃称,特朗普如今已成为“对华鸽派”。
彭博社的报道指出,特朗普总统在召开内阁会议时,针对中国的批评声音最微弱,白宫官员透露,特朗普目前的主要目标是与中国达成类似于他第一任期内的中美贸易协议。他渴望迅速见到成果,而不再执着于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这种态度与特朗普竞选期间,尤其是上任初期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紧追不放形成了鲜明对比,且与他近期频繁对其他贸易伙伴发出高关税威胁的强硬风格形成了明显反差。
特朗普这种反复无常的风格甚至让白宫内部的官员们感到困惑,他们对此感到困惑不解,常常不清楚他究竟想要实现什么,真正应验了“伴君如伴虎”的古训。从我的角度来看,美媒的报道透露出一个对中国来说值得注意的重要信息,那就是特朗普希望与中国达成在他第一任期内曾签署的贸易协议。
综合来看,特朗普近期可能计划访华,促使中国再次签署价值2000亿美元的协议,承诺购买美国商品,以推动其所谓的“贸易再平衡”政策。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双方的贸易摩擦比现在更为激烈,彼时中国首次遭遇了来自美国的全方位贸易打击,特朗普的政策频频变动,导致中国无奈地表示:“我们还是把美国人想得太好。”
过去的报道显示,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2019年10月,中美曾在华盛顿举行第十三轮高层经贸磋商,并在12月双方就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最终在2020年1月15日,中美正式签署了第一阶段协议。特朗普在选举前夕向选民递交了这份“关税答卷”,当时中国承诺在2020至2021年期间,新增采购价值20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
事实上,当时中国由于缺乏经验,对与美国的贸易战缺乏足够的自信,因此才同意以2000亿美元的订单作为妥协。然而,到了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他似乎打算重蹈覆辙,继续施压中国,再次要求其提供2000亿美元的采购,以增添他的政绩。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是不可能重蹈覆辙的。
从最近的中美贸易战动态来看,中国也明确表示不会再为美国庞大的债务买单。中国拒绝向美国“低头”,而美国则主动削减关税,近期还放松对中国的贸易管制,逐步取消了对华出口H20芯片的限制,这些都说明了美国逐渐意识到,中国现在所追求的是一种平等的贸易关系。美国希望中国增加对美商品的采购,这实际上很简单,或许可以通过技术解封作为交换。从这个角度来看,几年前中国将稀土资源视为国家战略进行培养,确实展现了极大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