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获悉,IDC发文称,2024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实施水利工程项目4.7万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其中智慧水利相关项目占比显著提升。国家全面推进流域、水网及工程的数字孪生建设,扩大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领域的覆盖范围和应用深度,确保每条河流、各级水网和每座工程都能实现全面覆盖和高精度、高时效的数字映射。
同时,开展“人工智能+水利”专项行动,构建水利大模型的应用框架,打造智能防洪、水网调度、河湖监管、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一批示范性应用场景。
IDC根据市场分析并结合专家访谈,数据显示,水利行业信息化投入占比低于此前研究预期,2024年中国智慧水利市场规模达102.3亿元人民币。从竞争格局来看,参与智慧水利建设的科技企业中,慧图科技、浪潮智慧科技、中水三立在2024年中国智慧水利市场排名前三,山脉科技、艾力泰尔、飞渡科技分列第四到第六位,北京金水、四创科技、科大讯飞等都是此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具体详情请见下图:
政策及资金支持,为智慧水利市场带来机会。
“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建设。
当前水利感知监测能力不足,据统计超过一半的中小河流无监测设施,中小水库/堤防安全监测覆盖率低,流量、水质等监测依赖人工,导致水利行业在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方面自动化率不高。未来,水利监测感知系统的建设会进一步加大,提升监测感知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监测精度,确保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覆盖范围、功能完善度以及与实际业务的融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做透,加强数据底板建设,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对接入数据如航拍数据的处理,将基于机理模型的仿真技术应用于水利数字孪生领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数字孪生水利将围绕监测感知、数据底板、模型平台和智能应用进行建设。
数据整合与共享。
当前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水利数据整合与共享程度不高,影响了数据的综合价值利用。未来市场机会包括通过建设统一数据标准,建立“一数一源”机制,推动省市县三级数据仓共享;进行跨部门联动,推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水利数据整合与共享,如打通水利与气象、环保数据接口等。
通过人工智赋能智慧水利。
2025年水利部工作会议强调推动“人工智能+水利”行动,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模型技术采用度逐步提升,实践方面包括基于水利大模型、水利知识库,实现水利知识问答、政策解读、公文助手、信息抽取等功能,为水利行业客户提供智能服务、办公辅助和决策支持。
采用国产化设备和模型。
水利部要求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控,实现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比如IT基础设施、高精度定位、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在水利模型引擎方面,采用水科院等国产的水文、水动力、水质、管网、调度等专业水利模型,用于流域防洪、城市内涝、水资源调度等复杂场景;在数字孪生方面,加速国产引擎替代国外GIS/游戏引擎等。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孙吉峰表示,中国智慧水利行业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水利领域的数字化投资比逐步提升,推动感知网络不断扩展与完善,依托实时数据采集、算法模型及数字孪生平台,水资源的调度、管理与监测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技术提供商应聚焦前沿监测感知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国产化模型设备更替以及水利大模型等关键方向,打造具备持续迭代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智通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