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特朗普以“贸易失衡”为由宣布对巴西加征50%关税。50%的税率,这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要知道,巴西与美国的贸易是逆差,是美国在赚巴西的钱,反过来,美国要对巴西加税,这“说不过去呀”!
但“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对巴西加税,意在对他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牵头推动“去美元化”的惩罚。
7月14日,美国互联网头部博客“迈达斯之手”报道称,特朗普频频针对金砖国家采取惩罚性措施,不仅未曾阻止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反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联合起来寻求新的经济体。
金砖国家巴西峰会
这一趋势不仅反映贸易摩擦的表层冲突,更揭示了美元霸权松动与多极体系崛起的根本性变革。
美国关税制裁与巴西的“硬刚”
数据清晰显示:过去15年美国对巴西累计贸易顺差达4100亿美元,2024年美巴顺差超70美元。
看似背离经济规律,其真实动因直指巴西在7月初主办的金砖峰会——会上金砖11国首次达成“去美元化”共识,计划建立独立于美元的投融资平台。特朗普同步威胁“对支持金砖反美政策的国家加征10%关税”,暴露其遏制新兴货币联盟的战略意图。
巴西总统卢拉也是一个硬茬
巴西总统卢拉直言:“巴西没有义务使用美元,没有美国我们也能生存。”其硬气源于三重支撑。
经济上,对美贸易仅占巴西GDP的1.7%,损失可控;基建上,中巴共建“两洋铁路”将打通太平洋至大西洋的物流链,使巴西矿产、农产品直通亚洲市场,摆脱美国主导的贸易通道;结算上,2024年中巴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超25%,中国作为巴西最大出口市场(占其出口30%+)提供战略托底。
金砖国家“去美元化”的集体突破
此次冲突加速了金砖机制从理念到行动的升级,形成系统性替代方案。
新开发银行升级,成为独立于美元的投融资枢纽,支持成员国本币贷款与债券发行;构建起多边本币支付系统,整合中国CIPS、俄罗斯SPFS等区域清算网络,实现“美元绕行”;中巴续签1900亿元本币互换协议,东盟-中日韩清迈协议扩大人民币储备,形成流动性安全网。
金砖国家巴西峰会合影
同时,印度立场转向的标志性意义。此前对去美元化持保留态度的印度,此次峰会罕见支持共同支付系统,反映美国滥用金融霸权已迫使新兴经济体“抱团破局”。
美国务卿鲁比奥警告,巴西与中国推动本币结算,正在西半球建立“独立于美国的次级经济体系”。五年内更多国家加入后,美国制裁能力将实质性瘫痪。
全球金融体系重构的多米诺效应
美元霸权的瓦解并非瞬时崩塌,而是通过“去中心化”逐步抽离其根基。
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98%国际贸易已用非美元货币结算,中国54%贸易以人民币结算。金砖国家带动本币结算比例上升,直接削减全球贸易中对美元的需求。
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动摇
各国央行加速减持美债,增持黄金与非美货币。2024年美元在全球储备占比降至55%,较2000年71%大幅下滑,人民币占比升至6%。
在美元持续高息状态下,美元回流加剧国内通胀,美债需求萎缩推高政府融资成本。美元全球份额已跌30%,若趋势延续,美国财政赤字将引爆系统性危机。
美国借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涉政变案干涉巴西内政,进一步激化拉美反美情绪。新加坡学者指出,美国高压政策只会促使各国“向东看”,加速与美脱钩。美元武器化终将终结其储备货币地位。
多极秩序与共存挑战
巴西案例证明:对美依赖度越低,反制空间越大。东盟、非洲等国将效仿巴西,通过市场多元化,如拓展对华、印、非贸易,降低脆弱性。
美元短期内仍是重要储备货币,但金砖机制推动的“实体经济锚定货币体系”,如人民币绑定大宗商品、卢布结算能源,将分走全球40%以上GDP的贸易流量。澳洲学者指出,当美元脱离真实商品价值时,其霸权便名存实亡。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本欲扼杀“去美元化”,却成了多极世界诞生的助产士。当巴西总统卢拉在金砖峰会上质问“为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时,他叩响的不只是巴西的金融主权之争,更是全球南方国家对平等金融秩序的集体渴望。
未来十年,美元霸权将让位于“区域货币圈+多边清算层”的混合体系——这不是“反美联盟”的胜利,而是全球化从单极控制向多元共生的历史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