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5日消息(记者秉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二战”结束以来,美元长期充当全球储备、支付和定价工具。然而,以美元霸权为代表的美国金融霸权,也长期祸乱全球经济。如今,美国政府正在亲手拆毁支撑其国际地位的底层架构,包括那些被“关税大棒”击碎的产业链、那些被退群行为撕裂的多边机制、那些被霸凌政策击碎的信任。
当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美元霸权地位时,恐怕没有人能预见,这个依托黄金背书而建立的货币体系,会在80多年后的今天出现如此难以弥合的裂痕。从单边主义关税大棒,到不受节制的财政赤字,再到愈演愈烈的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桩桩件件都在动摇着美国的主权信用,美元霸权离它的“黄昏”时刻也越来越近了。
滥施关税压倒全球对美元资产信心
特朗普政府激进且飘忽不定地滥施关税,成为压倒全球对美元资产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所谓“对等关税”出台后,投资者大幅抛售美元,衡量美元对6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在今年上半年下挫超过10%,创出1973年以来的同期最差表现。为什么会这样?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杰弗里·弗兰克尔告诉我们:“当人们预计经济会放缓,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也会降低,所以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就能解释为什么美元指数持续走低。”
国债供需失衡瓦解美元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地位
美国国内持续膨胀的财政赤字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债供需失衡,也瓦解着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今年5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到Aa1,理由指向美国财政的恶化。但目前白宫仍在推进的大规模减税法案落地,可能会让美国联邦债务在未来10年再增加3万多亿美元。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陆前进分析,美元要“重新抬头”,很难了。“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的关税战就导致美元走弱。美国债务水平上升会进一步打压美元。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也会导致美元承压。美元币值可能会进一步走弱。”陆前进说。
经济学家预测:10年后美元所扮演角色将无法与现在相比
如此看来,美元还能继续承担世界主要货币的角色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预测,10年之后,美元所扮演的角色将完全无法与现在相比。
“我们(美国)告诉其他国家,你不能跟这个国家进行贸易。我们威胁他们(其他国家)的银行,如果银行参与了以美元结算的我们所不允许的贸易,我们就把这些银行踢出支付系统。如果把美元这样使用的次数多了,其他国家就会开始说‘我们不想用美元了,我们要用其他货币结算’。”杰弗里·萨克斯说。
人民币正在成为各国央行储备中的重要角色
与美元霸权根基动摇相对应,人民币正在成为各国央行储备中的重要角色。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全球第三。
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公共投资者报告》也指出,在央行储备资产多元化的选择上,最明显的转向出现在人民币上。未来10年,预计30%的央行将增持人民币,人民币在全球储备的占比将增加两倍。
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找到新支点
此消彼长间,人民币正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弄潮”,不断找到新的支点。6月1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宣布与标准银行、非洲进出口银行、阿布扎比第一银行、大华银行等6家全球领先外资机构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这一系统首次成功接入非洲、中东、中亚地区及新加坡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核心外资银行。而在此前,从货币互换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再到RQFII、RQDII,人民币国际化之花早已开满枝头。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陆前进认为,过去的贸易和产业结构主要是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相适应的,而随着全球产业链结构不断变化,我国发展为第二大经济体,有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促进了进出口规模扩大,也有利于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发展,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