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疫情后澳大利亚迎来移民井喷式增长,2022–23财年净移民创下历史新高。
但随着政府针对学生签证的改革逐步落地,2023–24财年移民数据出现显著回落。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最新数据显示,2023–24财年净海外移民(NOM)为446,000人,较上一财年的536,000人下降16%,实现自疫情后首次年度回落。
同期,入境移民减少10%至667,000人,离境移民则增加8%至221,000人,说明出入境双向均发生变化,其中以临时签证持有者波动最为明显。
进一步拆分可见,2023–24财年临时签证持有者(含学生、技术与其他类别)构成了大多数移民群体。其中技术移民类别依旧占据重要地位,但增速已明显放缓,与疫情前平均307,000人的临时签证入境相比已有回落迹象。
学生签证
国际学生历来是澳洲临时签证的“主力军”,2023–24财年共有207,000名学生签证持有人入境,占所有移民入境者的31%。
然而,随着政府于2024年初对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实行“准上限”配额、提高不可退还签证费等措施,学生对签证的兴趣明显减弱。
截至2025年4月底,学生签证申请量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印度学生申请下降33%,而中国学生申请虽仍强劲,但同比亦有所回落(从84,641人降至77,300人)。
阿尔巴尼斯政府的学生签证改革已形成系统性收紧,从三个维度筑高了留学门槛:
语言要求全面升级
学生签证雅思门槛从5.5分提高到6.0,语言班入学要求也从4.5分升至5.0。即使是大学预科课程,也需雅思5.5分。政策一刀切断了语言薄弱学生的通道,直接导致学生签证申请量暴跌33%。
资金审查穿透化
新规要求申请人提供详尽的银行流水、收入来源证明,并严查存款真实性。移民局内部指引显示,对“短期内突然存入的大额资金”启动来源追溯机制,造假者将面临三年禁令。悉尼某中介透露:“曾有客户因无法解释父亲突然转入的50万澳元,遭拒签并列入黑名单。”
学习动机深度筛查
Genuine Student Requirement(真实学习意图)审核趋严,三类人群成重点靶向:30岁以上申请者、频繁转学者、毕业后多年再返澳读书者。申请文书需清晰展示职业规划与归国意愿,模板化内容直接触发拒签。据悉澳洲某大学收到过20份雷同的IT专业GSR,移民局当月拒签了19份。
其他临时签证类型走势
除学生签证外,澳洲临时技能(Skilled)及雇主担保(Employer Sponsored)签证也备受关注。2023–24财年,通过技术移民类别转化为永久签证的临时签证持有人中,有61%获批技能类永久签证,其中超过一半直接来自毕业生临时签证(27.4%)或临时技能就业签证(24.7%)。
与此同时,政府已将2024–25财年雇主担保类别永久移民规划水平从36,825个名额提升至44,000个,旨在为企业急需人才提供更通畅的留澳通道。该举措或将刺激更多短期技能签证持有者通过工作渠道留澳,但短期内对临时移民总量的拉升效果尚待观察。
技术移民门槛飙升
当留学生通道收窄,技术移民竞争更趋白热化:
1
EOI分数水涨船高:热门职业189签证获邀分数突破85分,需“年龄25-32岁+博士学历+雅思8分+8年工作经验”的完美组合
2
职业清单结构性调整: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权重降低,IT、工程、护理成新宠(配额占比升至62%)
3
州担保地域倾斜:491偏远地区签证加15分政策催生移民迁徙潮,南澳的阿德莱德技术移民年增40%,以及塔斯马尼亚都成了“移民圣地”。
国际竞争
当前,全球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除美国、英国外,还包括加拿大、欧洲部分国家,以及新西兰。
美国虽因疫情政策与签证审查趋严,但近期已有法院延长对部分禁令的审查期,使赴美留学不确定性持续;与之相比,澳洲虽政策收紧但相对透明。依然是亚洲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的主要考虑。
但是澳洲若无法及时调整政策,作为第四大产业的留学业或将面临被其他国家“截胡”生源的风险。
结语
移民寒潮正在重塑澳洲社会,便利店招不到夜班员工,大学实验室推迟采购设备等。
而在堪培拉议会大厦,内政部长看着最新的34万移民数据,既欣慰政策见效,又担忧经济代价。
当阿尔巴尼斯庆祝工党选举大胜时,他或许没料到,这场移民紧缩风暴正在孕育更复杂的后果:人才结构失衡、教育产业萎缩、消费市场降温正构成新的三重挑战。
这场没有硝烟的移民战争,终将决定澳大利亚是蜕变为精英汇聚的智力高地,还是沦为全球化退潮中的教育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