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斐斐 林楠
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产品收益率回暖,叠加5月国有大行完成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调降,理财产品吸引力有所提升,推动理财规模积极扩张,全市场理财存续规模重新站上30万亿元。虽然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保持高位,但是2025年以来,混合类产品规模占比逐季回升,或与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表现改善和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号召相关。从资产配置来看,理财产品减配债券,增配存款和公募基金。展望来看,2025年下半年,随着各种熨平产品净值波动手段的整改进入冲刺阶段,潜在的产品净值波动放大和负债稳定性问题值得关注。
▍事项:
2025年7月25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我们分析如下:
▍市场规模:理财存续规模重新站上30万亿。
1)2025年上半年末理财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4%。2025年一季度末,理财规模较年初下降0.81万亿元,主要是因为债市波动较大影响理财收益率,进而较弱的理财收益表现影响理财规模扩张。在经过一季度的景气低位后,二季度债市修复推动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回暖,叠加5月国有大行完成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有较大幅度下调,比价优势下,理财产品吸引力有所提升,推动理财规模积极扩张。
2)理财公司规模占比延续提升,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理财公司理财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同比增速较2024年(17.1%)有所下滑,但仍保持相对高景气增长,存续规模占比已达89.6%,较2024年末继续提升1.8ppts。
▍产品特征: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保持高位,混合类产品占比回升。
1)分投资性质来看,2025年上半年末,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29.81万亿元/0.77万亿元/0.07万亿元,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保持高位,但是2025年以来,混合类产品规模占比逐季回升,或与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表现改善和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号召相关。
2)分运作模式来看,2025年上半年末,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6.40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25.79%,较2024年末继续明显下降4.38 ppts,我们推测与现金类理财产品资产端的相关监管趋严以及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相关。
3)分投资期限来看,2025 年上半年末,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2.86%,较年初增加5.71 ppts,较去年同期增加4.99 ppts。
▍资产配置:减配债券,增配存款和公募基金。具体看:
1)债券:债券2025Q2被减配2.1ppts,其中信用债的明显减配,或与上半年收盘价估值在内的各种熨平产品净值波动手段的整改相关。
2)现金及银行存款:现金及银行存款2025Q2获增配1.5ppts,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的影响告一段落。
3)拆放同业及债券买返:拆放同业及债券买返2025Q2被减配0.6ppt,一方面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的影响告一段落后,同业资产对存款的替代作用下降;另一方面二季度市场资金利率有所回落,融出资金的配置性价比下降。
4)公募基金:公募基金2025Q2获增配1.2ppt,一方面当前债市环境下债券配置难度加大,结合流动性和收益率的综合考虑,理财发行机构增加公募债券基金配置占比;另一方面二季度以来资本市场表现良好,同时监管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理财发行机构通过增配公募基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行业展望:真净值化监管步入冲刺阶段。
2025年下半年,随着各种熨平产品净值波动手段的整改进入冲刺阶段,潜在的产品净值波动放大和负债稳定性问题值得关注,对此我们的建议是:①优化资产配置策略:树立多元大类资产配置思维,实现固收、权益、商品等多品种的均衡配置,通过配置股票、黄金、REITs等资产,分散债券市场单一风险,利用衍生品等策略对冲利率风险;②优化产品设计:增加低波产品布局,发展“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等产品;③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通过培育风险投资理念、强化投资风险预期管理等方式,细化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制度,加强产品全链路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醒。
▍风险提示:
1)居民投资理财产品意愿保持低位;2)理财产品业绩大幅偏离业绩基准;3)行业监管政策超预期调整。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