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特朗普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资助战争机器”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叠加25%的惩罚性关税。印度外交部当天深夜反击,直指美国行为“不公平、不正当、不合理”,誓言采取一切措施捍卫国家利益。莫迪在公开讲话中强硬表态:“农民的福祉是至高无上的,印度永远不会损害农民、奶农和渔民的生计——即使我个人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印度反击:WTO战场与历史炮弹
面对关税重压,印度迅速启动多线反击。
在WTO框架下,印度累计对美加征关税清单已扩大至64.54亿美元,锁定大豆、葡萄酒等共和党关键选区商品,同时瞄准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的数字服务税。更犀利的反击来自外交战场:印度外交部披露欧盟2024年进口俄罗斯天然气高达675亿欧元,而美国自身仍在进口俄罗斯六氟化铀用于核工业、钯用于电动汽车产业。
印度陆军东部战区在社交媒体翻出1971年旧账,展示泛黄的报纸头条——“美国20亿美元军援巴基斯坦对抗印度”,配文“了解历史真相”,引发印度网民集体嘲讽美国“历史性虚伪”。
贸易战中的双输困局
这场博弈注定没有赢家。
印度全球贸易研究智库(GTRI)测算显示,50%关税将导致印度GDP萎缩0.37%,纺织、珠宝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流失十余万岗位。而美国同样将承受0.37%的GDP损失,农业首当其冲:杏仁、苹果等产品年出口或损失19亿美元,汽车零部件28.9亿美元订单岌岌可危。
日本野村证券警告,印度纺织出口可能在三个月内“因关税窒息”,但第三方国家正虎视眈眈:越南、墨西哥伺机抢夺电子订单,泰国觊觎汽车零部件转移产能。
深层裂痕:从战略伙伴到“大号孟加拉国”
美印关系恶化的根源远超石油贸易。
特朗普政府已将印度从“战略伙伴”降级为普通贸易对象。美国财长曾公开贬低印度“并非全球主要玩家”,智库威尔逊中心更指出,美国对巴基斯坦关税从29%降至19%,甚至宣称“印度未来或需向巴基斯坦买油”,彻底激怒新德里。
农业领域矛盾尤为尖锐。美国强压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印度商务官员怒吼:“不会让美国奶牛踩烂我们的庄稼!”作为全球最大牛奶生产国,印度近6亿农民构成莫迪政权的政治红线。即便没有俄油争端,美印贸易谈判早已因此陷入死局。
莫迪的“三招反击棋”
第一招:能源硬扛。
印度石油部宣布2024年进口俄油8900万吨并计划加码,直接无视美国8月27日“最后通牒”。
第二招:向东转身。
重启对华旅游签证、推动中印直航恢复,为月底加勒万冲突后首次访华铺路,释放地缘战略转向信号。
第三招:金砖合纵。
印度联合中俄推进本币结算,沙特、伊朗加入金砖扩容机制,新兴市场去美元化阵营骤然加固。
贸易战之外的全球棋局
这场关税战的真正输家或许是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
当印度前驻美大使阿伦·辛格哀叹“25年印美关系遭重创”,俄罗斯外交部迅速声援印度,呼吁全球南方国家“抵制非法制裁,构建多极化国际体系”。巴西、南非已公开支持印度立场,WTO争端机制可能成为新兴经济体对抗单边主义的杠杆——一旦裁定美国滥用“国家安全例外”条款,中国、欧盟或将发起连锁诉讼,动摇美国单边制裁的法理根基。
莫迪的访华行程恰好与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撞期。
当新德里将俄罗斯石油输送管道视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动脉,将金砖峰会上的本币结算协议当作贸易脱钩的保险绳,这场关税战早已超越经济范畴。印度陆军在社交媒体上贴出的1971年旧报纸,不仅是一页泛黄的历史,更是一面映照单极霸权黄昏的镜子——当“全球南方”用关税清单、能源自主和历史记忆武装自己,世界经济秩序的版图正在裂变中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