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港元对美元汇率出现急速拉升。截至当日18时,港元对美元最高升至7.7926。日内涨幅达到0.35%。这已是港元对美元汇率走强的连续第5个交易日。在维系了近50天7.85港元兑1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水平之后,近期港元对美元汇率"扶摇直上"。接连涨破7.85至7.80的6个关口。美元兑港元盘中触及7.7990,为逾三个月来最低水平。
联汇制度下的急速反转
今年5月初,港元上演了一波"由强到弱"的急速反转行情。港元汇率从7.75港元兑1美元的强方兑换保证一路下行。快速走低至接近弱方兑换保证水平。近两次"强弱"两方的反转,都是香港自1983年起实施的联系汇率制度下的表现。如果港元汇率触发强方兑换保证,香港金融管理局就会买入美元、卖出港元。将港元汇率稳定在不高于7.75的水平。反之,如果港元汇率触发了弱方兑换保证,则进行反向操作。将港元汇率稳定在不低于7.85的水平。
近两次的反转行情都呈现出"急涨急跌"的态势。为稳定港元汇率,香港金管局于8月13日和14日分别回笼港币70.65亿元和33.76亿元。致使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从6月的近1750亿港元的高位回落。跌至537亿港元,接近回落到5月初香港金管局未干预前的446亿港元的水平。伴随港元汇率的大幅拉升,港元资金供应收紧。多期限HIBOR大幅上涨。隔夜港元拆借利率已从先前的不足0.2%大幅上升至近3%。港元各期限HIBOR连续第三天大涨。
流动性收紧引发质变
下半年以来,港元汇率屡屡触及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频频出手稳定港元汇率。港元近期的急速拉升,与套息交易多头反转密不可分。当港元结余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流动性不再像之前那么充裕。港元资金成本脱离零利率,港元与美元利差收窄。借港元、换美元的套息交易平仓导致港元汇率升值。以银行总结余为代表的港元流动性和港元资金利率呈现非线性关系。
从历史数据来看,当总结余下降至500亿港元附近时,HIBOR才会出现明显变化。随着总结余回落至目前的水平,流动性的边际扰动成为影响港元资金利率的主导因素。直到近期香港金管局的干预行为,才开始带动港元资金利率大幅收紧。南向资金带来了旺盛的港元换汇需求,成为本轮港元汇率走高的又一"推手"。南向资金在8月15日创造了单日净流入近358.77亿港元的历史纪录。8月19日南向资金全天成交额1689.97亿港元,成交净买入185.73亿港元。南向资金巨额"扫货"港股带动了对港元的需求。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