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一切建立在一个误判上:特朗普低估了中国市场的韧性与应变能力。他认为只要强压关税,中国便会像从前一样依赖美国供应。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当关税上升时,中国迅速改变了策略,将目光转向南美,特别是巴西,开始大幅增加巴西大豆的进口量,并加大了对巴西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更糟糕的是,这一转变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战略性布局,意在多元化供应链,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特朗普的关税手段并没有如他预期的那样重创中国,反而自己打了“自伤的牌”。关税的实质,是由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承担的。美国政府的做法并不是直接对中国施压,而是通过加税将成本传导到美国国内,无论是商品价格,还是生产成本。对于农业来说,尤其是对大豆农民来说,这是一场双重的打击:一方面,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买家,导致大豆的出口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关税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国内市场的价格也随之下降,进一步压缩了农民的利润空间。
特朗普政府或许一开始看到了关税收入,但他没能意识到,这笔收入将不能抵消国内农业的沉重损失。以大豆为例,2025年美国大豆出口的损失已经无法忽视,尤其是由于中国的市场转移,未来大豆的出口形势将更加严峻。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并没有让美国的农业部门焕发新生,反而让他们的生存变得更加艰难。完整内容查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