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五角大楼9月29日发布的合同公告,美国战争部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终敲定了F-35战斗机的采购协议,涵盖第18和第19生产批次,共计296架(每个生产批次148架),总价值243亿美元。
数据显示,单架战斗机的平均采购成本约为8200万美元,这一数字略高于之前的合同价格。但即便如此,F-35依旧比许多四代半竞争对手更便宜,充分体现了大规模生产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价格是基于所有型号和客户的平均值。也就是说包括更复杂、更昂贵的F-35B(具备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能力)以及舰载型的F-35C,同时也涵盖了更便宜的常规型号F-35A。
以第19批为例:美国空军将获得40架F-35A;美国海军陆战队将获得12架F-35B和8架F-35C;美国海军将获得9架F-35C。至于海外交付部分,“联合攻击战斗机”(JSF)项目的伙伴国家将获得13架F-35A和2架F-35B,而在“对外军售”(FMS)计划下,国际客户将获得52架F-35A和12架F-35B。
这种混合分配,直接影响了前面提到的平均价格。不过,这个数字依然可以被视为F-35的基本单机价格。在实际合同中,还会有额外训练、基础设施、武器装备等方面的附加费用。
例如,捷克采购了24架F-35A,合同总价值56亿美元,相当于每架战斗机2.33亿美元。罗马尼亚已经获准的32架F-35订单总价值高达72亿美元,折算下来每架战斗机2.2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这些附加成本外,外国买家的采购合同价格通常也比美国或“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的伙伴国家要高。这在全球军售中是普遍现象,并不令人意外。
横向对比来看,法国“阵风”战斗机虽然性能较差,但自家空军的采购价格仍然高达1.19亿欧元(约合1.31亿美元)。这充分体现了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不仅保障了产量和交付速度,还能降低单机采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