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我国中小银行合并重组进程加快。湖北荆门农商行、顺德农商行、江门农商行等多家地方银行已披露吸收合并旗下村镇银行并改建为分支机构的计划,江苏银行、无锡农商行等上市银行亦在该领域加码布局,标志着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明确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列为重点任务,要求“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亦强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为行业改革提供了明确指引。
农商行与上市银行齐发力,合并案例密集落地
湖北荆门农商行计划于6月19日召开股东会,审议吸收合并旗下唯一一家村镇银行——湖北荆门掇刀楚农商村镇银行的清产核资结果及股权处置方案。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并旨在整合区域金融资源,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顺德农商行则在吸收合并村镇银行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尽管原定于5月20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因工作需要延期,但该行此前已完成对佛山高明顺银村镇银行的吸收合并,并将其改建为分支机构。此次拟吸收合并的深圳龙华新华村镇银行,是其优化区域布局的又一重要举措。
江门农商行在5月13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吸收合并龙川融和村镇银行、饶平融和村镇银行的议案及实施方案。该行表示,通过整合资源将进一步提升在区域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强化支农支小服务能力。
上市银行亦在村镇银行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江苏银行5月初获监管批复,同意收购江苏丹阳苏银村镇银行并设立4家支行;无锡农商行则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通过吸收合并铜山村镇银行、姜堰村镇银行的计划,两家上市银行均通过“村改支”模式实现业务拓展与风险化解的双重目标。
村镇银行“减量提质”改革成效显现
企业预警通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27日,全国村镇银行数量为1501家,近三个月内注销数量达33家。2024年全年,共有199家银行注销,其中村镇银行99家,占比近50%。这一数据变化背后,是“村改支”兼并重组与股权转让等改革措施的密集实施。进入2025年后,改革重组步伐进一步加快:常熟银行计划吸收合并三家村镇银行,中原银行、昆仑银行、济宁银行等亦完成对旗下村镇银行的收购。与此同时,北京产权交易所等平台披露的信息显示,房山沪农商村镇银行、宁波江北富民村镇银行等机构正在进行股权调整,为后续改革铺路。
某省农信联社人士表示,当前村镇银行改革遵循“谁发起谁负责”的原则,超过一半的村镇银行由农商行作为主发起行,因此农商行吸收合并成为主流模式。部分异地设立的村镇银行则就近转给本地农商行,以更好地依托本地资源开展业务。
专家解读:改革重组助力风险化解与能力提升
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指出,“村改支”是风险化解的有效方式,主发起行与村镇银行在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上较为接近,合并后业务融入与角色转换速度快,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同时,若主发起行在村镇银行所在地尚无分支机构,合并相当于扩张了业务触角,有利于新业务拓展。但他也强调,“村改支”需要主发起行自身经营健康、具备足够的风险化解能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村镇银行被吸收合并并改制为分支机构,有助于增强其服务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是推进改革化险的高效路径。他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速度将持续加快,机构数量将逐步减少,行业将向“减量提质”方向发展。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村镇银行改革重组的最终目的是防范化解风险并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不同机构会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差异化策略:资本充足但资产质量良好的机构可通过补充资本金化解风险;而自身化解难度较大的村镇银行,则需要通过合并重组或市场退出等方式解决问题。
改革持续深化,村镇银行定位再明确
尽管改革重组可能带来短期调整,但对储户与小微企业客户的权益保障是改革的重要考量。北京昌平发展村镇银行被北京银行收购后,客户收到的告知书明确表示已签署的合同协议继续有效,金融服务不受影响,客户可在收购行任意网点办理业务。
在市场定位方面,专家强调村镇银行应坚守支农支小本源,避免盲目开展同业、票据等业务,形成风险敞口。《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亦明确要求,坚持农村中小银行支农支小定位,“一省一策”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村镇银行改革重组有望在2025年迎来新的高潮。业内预计,未来几年内村镇银行将通过“村改支”“村改分”、股权调整等多种方式完成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行业生态,提升服务基层金融的质效,为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