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察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郑佩娜)高校教师沉迷赌博,将黑手伸向情人的首饰盒,盗窃行迹败露后,不但不思悔改,反而企图通过“找关系”、教唆情人作伪证等方式逃脱法律制裁。经浙江省乐清市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日,法院以盗窃罪依法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硕士毕业的李某原本生活顺遂——在某专科院校担任实训指导老师,家有妻儿,生活安稳。然而,2021年的一场邂逅让他的人生逐渐偏离正轨。这一年,他与在酒吧结识的潘某发生婚外情,还因沉迷棋牌赌博被行政处罚,并被学校劝退辞职。短短四年,他从教育工作者沦为无业赌徒。
今年1月,李某在潘某住处休息时,收到了银行的催款信息。焦虑中,他想起了早上在潘某的衣柜中看到的黄金首饰和现金。“有些首饰还是我送她的,先拿来解了这燃眉之急。”一念之差,他拿走了潘某的14件黄金首饰和2万余元现金,将部分首饰变卖用于还债,合计盗窃金额6.5万余元。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案发后,李某竟主动提议报警,还陪潘某前往派出所报案,以“热心男友”身份协助调查。然而,在公安机关的专业讯问下,他很快交代了盗窃事实。因系自首,李某于2月6日被取保候审。
本可因自首获得从轻处罚,李某却懊恼“留下案底会影响考公考编”,开始寻求“特殊渠道”脱罪。他一边托朋友打探案情,一边咨询法律人士如何规避法律责任。李某多方打探后得知,“如果声称黄金首饰和现金是‘存放在女友处’且二人‘经济共用’,就可能不构成犯罪。”虽然改口供有风险,但急于脱罪的李某决定铤而走险。
“我不想坐牢,帮帮我!”在李某的苦苦哀求下,潘某于2月7日向公安机关作出虚假陈述,称“李某有8万元现金放在我这里”,并改口称“黄金首饰是李某购买后以结婚为目的放在我这里的”。就这样,潘某从被害人沦为包庇者。
同年4月,李某涉嫌盗窃罪一案被移送乐清市检察院审查起诉。“为什么被害人的陈述突然改变?为什么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的口供会默契地出现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脱罪的口供?”这些突然出现的、高度一致的证言引起了检察官的警觉。在仔细询问被害人后,检察官更加确定内心的怀疑,“他们在一些细节上的描述并不一致,考虑到二人关系,我们高度怀疑潘某在作伪证。”
随后,该院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相关情况。经过深入侦查,李某从盗窃到教唆作伪证、从寻求脱罪到企图干扰司法的全部犯罪行为被层层剥开。6月25日,乐清市检察院对李某决定逮捕。
9月,乐清市检察院以盗窃罪依法对李某提起公诉,并将其妨害作证行为以酌情从重情节提出量刑。当月30日,法院作出如上判决。日前,潘某因涉嫌包庇罪被侦查机关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该案正在进一步审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