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中国商务部迅速回应,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要求中国境内生产的安世芯片停止对外发货。这一指令直接击中产业链要害——安世7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东莞和上海临港,封装测试等关键环节几乎全在中国完成,东莞工厂一旦停发,全球汽车、通信行业的供应链瞬间断裂。很快,欧洲车企开始叫苦,宝马、大众的车载芯片库存告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在10月中旬发出预警,若11月前无法恢复供应,欧洲车企累计损失可能超过200亿欧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欧洲自己推动的“接管”行为。
安世中国的反击没有停留在断供层面。10月23日当天,他们不仅宣布恢复供货,还同步发布法律声明,明确指出荷兰总部此前解雇销售市场部副总裁张秋明的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支撑这一立场的是中国《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张秋明深耕行业二十余年,经历安世从恩智浦分拆到中资收购的全过程,手里攥着中国市场的核心客户资源,荷兰总部想通过人事变动争夺运营主导权,显然低估了中国法律对境内企业的约束力。
完整内容查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