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股市成为全球资本的焦点,日经225指数一路高歌猛进,用美元来计算年内涨幅高达近30%,远超标普500指数。日经繁荣的背后有几个因素支撑,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大量的外资涌入。
“双轨制”。
所谓政策“双轨制”,指的是当前日本政府与日本央行在宏观经济管理上目标不一,甚至相互矛盾的取向,这种复杂的情况共同左右着市场情绪。
日本政府的想法是,“点火”经济,防止重返通缩,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手段上,推出了以大规模减税为核心的经济刺激方案,并公开敦促央行维持超低利率,以降低市场融资成本。
但日本央行不同,其意在货币政策正常化。根据最新公布的会议纪要释放了明确无误的鹰派信号,多位委员认为“加息条件已基本具备”,下次加息最早可能在12月落地。
尽管内部对加息时机上有分歧,但共识正在形成:
在薪资-通胀良性循环初步建立的背景下,持续负利率的环境已不合时宜,甚至可能滋生资产泡沫风险。
这种不确定性,对投资者而言,需要应对两种力量:
一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为市场注入乐观情绪和流动性(利好股市);二是央行准备收紧银根(利空股市,通常利好日元)。这相当于 “一脚踩油门,一脚备刹车”,任何一方的政策节奏都可能引发剧烈波动。
政策的影响需要时间,而驱动本轮日经上涨的直接的推手来自海外资金。
根据高盛的数据,美国资金正以“安倍经济学”时期以来的最快速度进入日本股市。这一方面是因为以美元计价的日股回报率极具吸引力;另一方面,日本新政府的刺激政策重塑了市场对日本经济增长的信心。
美资的接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股市的风格。
近年来,在东京交易所改革的推动下,价值股(低市盈率、高股息)持续跑赢。但美资的接入,将这种底层态势扭转,这类资金更偏向成长股,特别是与人工智能/尖端科技相关的板块。
不过,由流动性推动的行情,迟早得还回去。
花旗已经发出严厉警告:
日本科技板块的PEG估值(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甚至已超过美国“科技七巨头”。这意味着当前股价已严重脱离其自身的盈利增长趋势,而是在盲目追随全球AI热潮,存在明显的“非理性繁荣”。
从技术层面看,几个极端的异常信号明显:
NT比率(日经225指数与东证指数的比值) 偏离历史均值近四个标准差,结构上极为不健康;其次,日元走势与日美利率差背离,汇率功能失调;其次,日经指数水平已超过了分析师的综合目标价。
花旗认为,若市场热度降温,日经指数可能回调至48000点附近。
上面说到汇率功能失调,这也是串联所有逻辑的关键变量,它既是央行决策的触发剂,也是影响外资回报的核心。若日元因美日利差持续贬值,由此输入的通胀压力将迫使日本央行不得不提前加息。
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日股上涨叠加日元升值,才能实现回报最大化。
总之,盯着汇率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