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规范“免密支付”业务的开展,切实保护用户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服务主体、广大用户发出了关于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的倡议,其中“免密支付不得默认开通”的倡议,精准回应了民生关切。
随着快捷支付的兴起和发展,免密支付近年来也快速普及,深度融入日常消费、交通出行等场景。虽然这一支付手段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但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如“默认开通”“隐蔽授权”等,无疑侵蚀了用户权益,对此公众反映强烈。尤其是一些平台将免密协议藏在小字条款或默认勾选框中,导致用户不知情下“被开通”服务,一旦手机丢失、账号泄露,极易引发盗刷风险,构成严重的财产安全隐患。
规范免密支付,正是对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的刚性保障。过去部分平台片面追求“便捷优先”,忽视风控投入,不仅损害用户信任,更制约了行业长远发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倡议平台通过显著页面确认、双重验证等方式明确用户意愿,让每一笔便捷交易都建立在明确授权的基础上,相当于把“隐蔽协议”搬到阳光下,是从源头遏制“被免密”乱象的务实之举。
当然,倡议也不是只讲安全,不要便利。倡议鼓励支付机构通过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在实现“显著页面确认”“异常交易拦截”等合规要求的基础上,保障支付效率不受影响。针对老年群体等特殊用户,倡议提供一键查询、一键取消等服务,让技术创新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这种“技术赋能+制度规范”模式,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保留了创新活力。
免密支付的技术创新初衷,是为了让生活更便捷,而规范其发展正是为了让科技红利真正惠及全民。倡议并非否定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制度约束引导技术向善,凸显科技为民的初心。
数字支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安全与便捷的平衡。从提出倡议到长效治理,免密支付的规范发展还需持续发力。只有监管部门将“软倡议”升级为“硬标准”,支付机构落实好主体责任,用户维护好自身安全,三方协同起来,才能筑牢支付安全防线。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王贝贝)
编辑:张亭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