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北京报道
消费金融融资创新路径再获突破。
日前,海尔消费金融完成了行业首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首期募集9亿元。这是我国消费金融公司首次尝试将银团贷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的创新融资模式。
5月16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消费金融融资方面,头部机构通过ESG挂钩银团贷款、场景化产品等形成差异化竞争,为行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思路。
在融资方面,《华夏时报》记者盘点了今年消金机构的融资情况,2025年以来共发行了4单合计50亿元的金融债,票面利率在1.69%到2.05%之间,此外还发行了4期ABS,票面利率在1.95%到2.17%之间,整体融资规模超百亿元。
获本土授信难
具体来看,该笔银团贷款全部由山东省城商行共同筹资,其中青岛银行是委任牵头安排行,代理行为齐鲁银行,参与的城商行包括威海银行、莱商银行、临商银行等。
银团贷款是一种由多家银行联合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贷款的融资模式,具有贷款金额大、期限长、风险分散等特点。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则是通过将 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目标与企业经营深度绑定,以创新性的贷款条款激励企业实现预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是一种新兴的绿色金融工具。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将数字技术与环境效益目标纳入融资评估。例如,在金融APP绿色低碳功能开发、碳账户体系建设、合作商户绿色消费场景占比提升等。
刘锋表示,此举将企业ESG表现如消费渗透率、碳减排成效与融资成本直接关联,通过挂钩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实现对贷款用途的动态跟踪和场景化约束。
据了解,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首先要确定ESG指标,在符合《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原则》《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绩效标准(2012年)》等相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会根据公司业务等制定的可选择指标,指标确认之后,会确定和锁定借款要素如金额、期限、利率等。
通常来说,消金行业银团贷款以外资银行参与居多,获取省内金融机构授信批复并非易事。
青岛银行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传统消金业务同质化严重。青岛银行以本次银团贷款为契机,深耕绿色消费场景,依托海尔消费金融的家电、家居、智慧家庭等消费生态,形成差异化竞争。
“本次ESG评估重点关注了信息科技资金投入金额指标、绿色消费用途放款规模指标等,聚焦科技领域、绿色消费和普惠金融。”上述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其中,关注指标结合了多重因素,包括推动家电、家装等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加强数字赋能,增强消费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便利度等。
记者发现,消金机构在银团贷款领域的创新活跃度,显著高于其他融资方式。除了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2022年6月,消金机构还曾发行首笔俱乐部银团贷款,这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银团市场较为少见。
通过多家银行的参与,银团贷款分散了信用风险,尤其适合消费金融底层资产小额、分散的特性。相比同业拆借一年期内,以及ABS两年期限,银团贷款期限长达三到五年,缓解了期限错配风险。此外,消金机构发行ABS、金融债等均需满足经营年限、资产规模、信用评级等条件,而银团贷款此类限制较少。
融资分化加剧
根据监管规定,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综合成本相对较高。不过,近年来消金公司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主要包括ABS、金融债、银团贷款、同业借款、二级资本债、银登中心信贷流转等方式。
通过查询中国货币网、清算所网站等,《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消金机构共发行4期ABS,以及4单合计50亿元的金融债。
2月,中原消费金融发行2025年首期个人消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规模15亿元。3月,海尔消费金融发行15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4月,宁银消费金融发行2025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10亿元。杭银消费金融发行2025年第二期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15亿元,1月杭银消费金融还完成了10亿元金融债发行。5月,马上消费的安逸花2025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将发行,规模10亿元。上海尚诚消费金融拟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25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10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共有10家消金机构募集了银团贷款,2023年机构银团贷款融资放缓,转而投向金融债,2024年延续了这一趋势,去年全年消费金融公司共发行金融债超500亿元。在ABS发行方面,去年7家消费金融公司共发行了14期ABS,规模合计超217亿元,票面利率在1.9%至2.8%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金融债、ABS还是银团贷款,今年消金机构融资的步伐有所放缓。究其原因,一方面,2025年个人消费贷不良资产挂牌规模明显增加,多家机构通过超低价转让逾期资产包,以优化资产负债表,这一过程削弱了新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监管对消金机构资本充足率,以及合规要求逐渐加强,并非所有机构都能满足金融债、ABS的发行条件。
融资成本方面,今年消金行业金融债的票面利率分别为1.79%、1.80%、1.69%和2.05%,以及ABS融资成本已降到3%以下,和往年相比呈现出下降趋势。不过,低成本资金基本只有头部玩家才能拿到,小机构因信用评级不够,挤不进低成本融资的行列。
整体来看,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拥有较多融资渠道,在资金市场占据优势。小机构融资仍以股东存款、同业拆借为主,资金成本普遍较高,成本差异拉大,行业“马太效应”显现。在未来,资金将进一步向融资渠道更广的头部机构集中,小机构亟须通过场景深耕、科技赋能引入资金,方能在竞争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