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107万亩连绵的核桃林间,翠绿的枝头已挂满了新果。郁郁葱葱的核桃林下,经济作物、中药材、野生菌与散养家禽和谐共生,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漾濞县依托核桃林下复合系统,创新“林下种植、林禽养殖、文旅共兴”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核桃林下种养一体,林下资源复合利用。沈菲摄
生态复合种养,激活林下“绿色银行”
漾濞县凭借核桃林资源优势,推广“核桃树+经济作物+中药材+食用菌+生态养殖”立体种养模式。在核桃树下因地制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重点培育黄精、重楼等耐阴中药材,利用林下空间栽培红松茸、灵芝等食用菌,同时发展生态散养乌骨鸡、黑山羊、蜜蜂等,形成“上有坚果、中有作物、下有禽畜”的生态循环系统。
目前,全县发展林下种植业16.85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10.26亿元。“我们在核桃林里种小麦、蚕豆,还养了十多头牛,粮食和家禽饲料自给自足。收完作物后,核桃果又成熟了,一棵树的效益翻了几番!”苍山西镇光明村鸡茨坪村民小组村民杨云感慨道。
深挖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文旅IP
以核桃林下复合系统为基底,漾濞县深度挖掘农耕文化与民俗风情,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古核桃树群与传统村落,光明村打造“核桃林里的慢生活”文旅IP,阿尼么村塑造“艺术家第二居所”品牌,开发“林间民宿”“帐篷露营”等特色项目。通过举办核桃节、剥核桃大赛等活动,将生态食材融入地方餐饮,推出核桃炖土鸡、炒核桃花等美食,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
2024年,全县森林景观年接待游客81.42万人次,总收入5594.47万元。“光明村古树多、生态好,我们发展农文旅融合的生态旅游,村里建起21家农家乐,集体经济壮大,村民生活更富裕。”光明村委会副主任魏定奎说。
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核桃林下农家乐吸引游客观光休闲。沈菲摄
完善产业链条,构建融合发展格局
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漾濞县推动核桃产业转型升级:引进精深加工技术,开发核桃油、蛋白粉、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借助电商平台打造“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培育本土直播团队,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生产到体验的全链条增值。
如今,漾濞正全力打造林下复合系统生态保护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引擎”。“漾濞核桃是全国重点农业文化遗产,百年以上古树18万株,500年以上超3000株。我们推动三产融合,放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漾濞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权表示,未来将深化农文旅融合,建设全国知名生态农旅目的地,让乡村振兴底色更绿、成色更足。(董超、杨印品、杨培育、沈菲)
来源:漾濞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