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贸易战到被称为“广场协议2.0”的“海湖庄园协议”发布,这背后是否暗示着美元体系陷入了困境?
2024年11月,被称为“海湖庄园协议”的一份报告正式发布,这份报告旨在通过高关税、美元贬值、债务置换与多边货币谈判、安全保护费等手段,重构全球经济治理格局。
2025年7月5日,在“2025中美贸易战略重构研讨会”上,12位国内高校专家学者围绕“‘海湖庄园协议’对全球经贸重构的影响与中国应对”展开深入探讨。多位专家对“美元体系的内在困境”做了分析和解答,并回答了美国金融权利能否被撼动这一关键问题。研讨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京报社和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联合主办。
美元的金融地位并非由贸易差决定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黄新飞教授指出,美元地位的核心逻辑不取决于美国贸易的顺逆差,而是由制度输出能力、军事安全承诺与资产稳定供给三者构成。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黄新飞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摄/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黄新飞表示,美元储备地位的内在困境,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后,美元向全球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也必然造成持续的贸易与经常账户赤字,“美元的需求和美债的需求不是出于贸易平衡,而是出于战略、避险和国家安全的角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文澜特聘教授钱学锋进一步强调,美联储的加息路径、美债的利率结构与新兴市场资本流动构成了支持美元统治地位的“内生稳定器”。
美国推行贸易保护和货币安排的根本动机在于修复制造业空心化,维持技术垄断地位。然而,这种策略的实施并非易事,“关税和货币安排看似可行,但实际操作存在很大的政策难度和不确定性”。钱学锋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薛熠教授则补充指出,“海湖庄园协议”的实施可能导致美元资产的抛售潮,但目前美债国内持有量超过国外,即便美元指数走弱,美债收益率上升,也不一定会引发市场预期的剧烈反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薛熠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摄/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薛熠表示,因为美国依靠军事实力、政治稳定和金融体系完备性,形成了其“嚣张的特权”,也就是以极低成本融资的能力,这是美元霸权的根基之一。
为何关税和顺差难以改变货币格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院长王俊教授指出,高关税政策虽然短期内可能收窄美国的贸易逆差,但长期无法根本改变贸易结构和产业空心化问题。“美国贸易逆差是刚性上涨,尤其是消费主导型经济形态和刚需产品需求,这种需求短期内无法通过制造业回流得到满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院长王俊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摄/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钱学锋认为,单一的贸易政策难以撼动货币格局,必须在宏观层面实现多政策协同。他援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贸易政策要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等协同配套”,“必须把汇率等问题结合起来理解”,指出要真正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安排,需要在贸易、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构建联动机制。
黄新飞分析称,即便贸易平衡发生变化,国际货币权力分布也未必随之改变。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之所以将美元资产视为安全港,并非因为美国经济表现优异,而是因为制度黏性。
薛熠进一步解释,“海湖庄园多边协议”中提出的美元贬值、美债置换等手段,试图通过长期国债需求稳定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但这些措施一旦真正实施,将面临美元资产预期贬值与金融市场反应的复杂局面。
就此而言,要打破以制度供给和战略避险为核心的货币格局,需摒弃单一关税或贸易顺差工具,从财政、货币与产业政策协同入手,才能为货币体系调整奠定制度基础。
制度秩序的再平衡:金融多极化的现实难题
钱学锋表示,全球货币治理格局不会因短期博弈而快速重构,必须依靠制度性的替代路径,需要技术、治理能力和法律基础三者协同推进。如果“海湖庄园协议”将中国排除在多边货币谈判之外,短期内中国可能会遭受经济和产业的负面冲击,尤其在电子电气设备、金属冶炼和运输设备制造业领域损失较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文澜特聘教授钱学锋在研讨会上发言。摄/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尤其是在单边施压加货币贬值的组合政策下,中国在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和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的损失会更大。钱学锋表示,无论在什么样的政策设定下,中国制造业的很多行业都或将受损,尤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战略性高科技领域,受损的程度可能是最大的。“这是我们做的尝试性的定量分析”。
王俊提到,美国正试图打造“美元+黄金+数字美元”的新型全球货币锚体系,如果中国希望参与国际金融秩序重构,必须提出系统性的制度选项。因此,中国应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自由贸易协定区和“一带一路”等战略布局,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薛熠补充说,当前的贸易争端逐渐演变为货币战争,各国相继进入币值贬值通道,这不仅是金融竞争,更是制度性竞争。人民币要突破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建立自身的安全资产属性和金融制度话语权。
换句话说,金融权力归根结底是制度话语权的争夺,若无有效替代性金融治理机制,撼动美元霸权只能等待历史契机。
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编辑 郑伟彬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