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初,欧盟委员会对外公布,已完成针对美国的1160亿欧元反制清单拟定,正等待谈判最终结果。
欧盟(资料图)
跨大西洋贸易关系曾是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柱。过去十年间,美国三次调整对欧关税政策,从钢铁铝制品到数字服务税,每次变动都引发欧盟强烈反应。2018年美国对欧盟钢铝加征25%关税,欧盟随即对价值28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2021年美国推动的数字税政策,又让欧盟启动价值120亿欧元的反制预案。
当前谈判聚焦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歧视性条款。该法案对本土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产品提供高额补贴,直接冲击欧洲制造业。欧盟数据显示,法案实施后,欧洲车企在美国市场份额下降3.2%,绿色能源投资流向美国的规模同比增长40%。美国谈判代表则坚持要求欧盟放宽农产品准入,特别是牛肉和转基因食品的市场限制。
欧盟反制清单覆盖八大类商品。航空制造业方面,计划对波音公司民用客机及零部件加征15%关税,涉及金额约230亿欧元。汽车产业将针对美国产SUV和皮卡,税率提升至20%,影响310亿欧元贸易额。农产品领域瞄准大豆、玉米和果汁产品,相关关税调整涉及180亿欧元。能源设备、医疗器械、信息技术产品等也在清单之列,分别涉及90亿、120亿和160亿欧元。
欧盟(资料图)
欧洲理事会经济委员会报告指出,反制措施旨在保护本土630万个就业岗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测算,若不采取行动,未来五年欧洲汽车产业将损失120亿欧元投资,28万工人面临失业风险。法国农业部长公开表示,维护农产品贸易公平性关乎欧盟农业主权,这一立场得到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支持。
美国商务部已表态,若欧盟实施反制,将对欧洲葡萄酒、奶酪等产品加征新关税,涉及金额约190亿欧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声明称,欧盟的反制计划“违背国际贸易规则”,威胁到2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美国农业部长则强调,欧洲市场对美国农民至关重要,任何新的贸易壁垒都将“遭到坚决回应”。
贸易(资料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模拟数据显示,若双方全面加征关税,欧盟年GDP将损失0.7%,美国损失0.5%。全球供应链将出现重构,欧洲汽车制造商可能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墨西哥以规避关税,美国科技企业在欧洲的数据服务成本可能增加18%。世界贸易组织预测,跨大西洋贸易摩擦升级将导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0.3个百分点。
谈判仍有回旋空间。欧盟提出建立“绿色技术对等补贴”机制,要求美国将欧洲企业纳入补贴范围。美国暗示可延长部分条款的过渡期,给予欧洲企业18个月适应期。德国巴斯夫、法国空客等跨国企业已联合呼吁双方设立“贸易争端调解委员会”,以避免全面对抗。
全球经济正处于复苏关键期,美欧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其贸易关系走向影响深远。116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既是谈判筹码,也是欧盟维护自身利益的底线宣言。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或将重塑未来十年的全球贸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