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央行青岛市分行官网消息,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 “海尔消金”)因信用信息管理环节出现违规,收到一张25万元的罚单。
时间回溯至2014年12月,海尔消金在海尔集团的主导下正式成立,它不仅是我国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后首家获批开业的全国性机构,更是产业资本跨界金融领域的标志性探索。公司注册资本达20.9亿元,股权架构中,海尔集团以49%的持股比例占据主导,红星美凯龙、逸荣投资、天同赛伯分别持有25%、16%和10%的股份。
2025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对外公示了编号为青银罚决字〔2025〕6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文件显示,海尔消金因在信用信息的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于6月25日被处以25万元罚款,该处罚信息将公示3年。值得关注的是,此时距离韩祥永以副总经理身份主持公司工作仅过去不到3个月——2025年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正式批复了他的任职资格,当时业内就推测这可能是其迈向总经理职位的重要一步。
在经营业绩的赛道上,海尔消金近年来呈现经营增速放缓的态势。2024年,公司营收达到31.68亿元,较上年增长27.28%;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幅为21.92%;总资产规模攀升至293.48亿元,同比增长11.73%。
拉长时间线来看,2021年至2023年,海尔消金的营收分别为10.6亿元、17.10亿元、24.89亿元。尽管2021年营收同比下滑7.69%,但随后两年分别以57.38%、45.59%的增速强势反弹。净利润方面,这三年分别实现1.97亿元、2.74亿元、3.65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72.57%、39.51%、32.91%。不难看出,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态势虽未改变,但增速却逐年放缓。
从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来看,2025年上半年并不平静,共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收到罚单,累计罚款金额达627.7万元。其中,有4家公司的违规原因集中在信用信息管理不当、违反征信管理规定,另外3家则是因为贷后管理存在疏漏等问题。由此可见,信用信息管理已成为行业违规的“重灾区”,海尔消金此次被罚也并非个例。
在未来的发展中,海尔消金如何在推动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坚守合规底线,如何有效遏制业绩增速放缓的趋势,将是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