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2025年7月22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5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金融运行有关情况。
2025年上半年,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截至2025年6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6000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3500亿元。
从结构上看,“(深圳)形成科技、普惠贷款余额2个‘2万亿’,绿色、数字经济贷款余额2个‘1万亿’的信贷格局,规模居全国各城市前列。”深圳人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称。
还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海洋金融相关贷款余额增速明显,截至6月末,绿色港口和航道、绿色船舶制造、绿色渔业等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5.4%。
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4只,超200亿元
深圳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2025年6月,深圳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85%,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
5月份,人民银行出台实施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多项举措在深圳落地。从数量看,(深圳人行)落实降准政策,向辖内释放资金614亿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价格上,引导金融机构将政策利率下调成效传导至存贷款两端,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和银行净息差稳定。
从结构看,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方面,清单内已有超1850家科技企业、89个项目获贷超41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方面,深圳25家银行已实现政策支持行业领域的贷款全覆盖;深圳地方法人银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显著增长。
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截至2025年7月15日,立讯精密、中兴通讯、比亚迪等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共9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4只,规模合计207.5亿元。
其中,立讯精密、深投控属全国“首批发行”,东方富海“首批注册”和“首批发行”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同时落地“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中信证券作为首批证券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获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实现科技企业、股权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三类主体“全覆盖”。
科技、普惠贷款余额均达“2万亿”
从结构上看,深圳市信贷投放主要投向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其中,科技贷款余额2.1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科技金融方面。深圳有102家企业签约“腾飞贷”36亿元,“科技初创通”助力3761家企业获得贷款48.4亿元。9家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合计207.5亿元。“种子基金+种子贷”支持体系已助力153家早期科技企业获贷1.3亿元。
绿色金融方面。据介绍,深圳人行联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围绕气候投融资和近零碳排放试点开展融资对接,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一批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项目建设,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187.5亿元,带动碳减排395万吨。
当前,深圳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国有大行等,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和装备等加大信贷支持,推出“蓝海惠贷”“养殖贷”等海洋金融产品。截至6月末,绿色港口和航道、绿色船舶制造、绿色渔业等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5.4%。
普惠金融方面。“个体通”“小微通”“深质贷”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超11万户,发放贷款超33亿元。推进“跨越贷”试点,推进“创新积分制”、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等联动,筛选首批1000家“无贷户”名单,已有25家企业获批贷款超7000万元。截至2025年6月末,深圳民营经济贷款余额4.26万亿元,较年初新增849.75亿元。
数字金融方面。数字人民币试点在深推进,已累计开立数币钱包近3000万个,累计签约预付式经营机构3800家、管理预付资金近31亿元。前海落地首笔“大宗商品交易+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业务。地方征信平台推出50余款征信产品,数据赋能促成企业获得融资5744亿元。
跨境金融方面。2025年上半年,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27632.8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5512.8亿元,同比增长12.5%,新增跨境人民币一般货物贸易“首办户”815户,相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44.3亿元。
目前,深圳推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截至2025年6月末,深圳辖内超1700家企业参与试点,业务规模超1700亿美元;提升贸易新业态业务便利化水平,截至2025年6月末,支持外综服企业代办跨境电商出口收汇,累计服务23.7万家企业,业务规模570.9亿美元;支持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跨境电商外汇业务,累计服务商户1.4万家,业务规模13.3亿美元,居全国前列;支持外贸新业态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结算金额达1.3万亿元。
此外,“跨境理财通”2.0落地以来,深圳银行新增个人投资者约3万名,跨境收付金额合计472亿元,收付金额占大湾区比重近五成。
韩国、美国、新加坡位列入境消费前三客源国
今年6月,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据介绍,深圳人行牵头成立了深圳市金融支持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专班。“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娱、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新发放贷款金额103.78亿元;“创业担保贷+稳岗扩岗专项贷款”为近8000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发放贷款余额超290亿元。
在推动外籍人员来华支付环境建设方面,深圳在全国首推微信支付“来华零钱包”,目前已有超百名用户“尝鲜”;香港八达通、中银香港钱包等14家境外钱包可直接扫码在深消费;微信支付简化绑外卡流程,近200万名外籍用户绑外卡进行微信支付。
据深圳人行数据,2025年上半年微信支付外卡交易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6倍、1.5倍。港人代理见证开户业务办理银行扩大至8家,目前港人在深共开立内地银行账户超321万户,其中代理见证开户超41万户,累计交易近361亿元,占大湾区九成。
2025年1至6月,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8587.54万笔、118.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5%。其中,消费主要集中在商超购物和餐饮美食两大领域。韩国、美国、新加坡位列深圳入境消费市场前三大客源国,合计贡献了近三成消费额。老挝、蒙古游客在深消费增速“领跑”,消费额同比分别激增150倍、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