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8月20日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年期LPR维持3.0%,5年期以上LPR保持3.5%,两个期限品种均与上月持平。这标志着LPR已连续三个月保持稳定,延续了6月以来的不变态势。
8月LPR报价保持不变完全符合市场预期。政策利率即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本月维持稳定,这意味着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成为LPR新的定价锚点。受反内卷政策牵动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近期市场利率出现上行趋势。商业银行净息差目前处于历史最低点,报价行缺乏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内在动力。
政策观察期内调节必要性有限
上半年宏观经济表现稳中偏强,为LPR保持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短期内通过引导LPR报价下调来强化逆周期调节的迫切性并不突出。当前货币政策正处于政策观察期,监管层更注重观察前期政策措施的传导效果。
央行在5月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出台了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这些政策措施的传导机制和实际成效仍需要时间来充分显现。政策制定者倾向于在现有政策框架内观察经济运行态势,而非急于推出新的刺激措施。
从融资成本角度观察,目前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已处于相对较低水平。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为3.2%,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5个基点和30个基点。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LPR进一步下调的紧迫性确实不足。
银行息差压力制约下调空间
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成为制约LPR下调的关键因素。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42%,较去年四季度末下降了10个基点。这一水平已接近国际公认的1.5%至2%的合理区间下限。
银行在综合考虑资金、风险、运营、资本、税收等成本的相对刚性后,在政策利率未降的情况下,LPR报价单独下调的空间和动力明显不足。虽然5月存款利率下调对稳定息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内卷式竞争环境下贷款利率下行趋势依然持续,银行息差压力持续显现。
破除内卷式竞争,优化存贷定价自律执行,反对中间业务价格战,稳定银行经营状况,将成为重要的监管导向。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并非只有降低LPR这一种途径,未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可能主要从降低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方面着手。
央行最新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基调调整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表述指向后续货币政策的重心在于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短期内继续加码宽松的概率相对较低。考虑到财政贴息政策有效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结构性政策更能精准发力避免资金空转,以及存款加速活化、物价温和回升的趋势,年内再度降准降息的时点可能会相应后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