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清元
数据亮眼,政策加码,消费市场迎来“及时雨”叠加补贴后,买一级能效冰箱省了3000多元,旧机回收还特别方便!”济南市民孙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山东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含金量”。2025年上半年,山东全省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居全国首位,家电、数码产品等销售超千万台,直接拉动消费近千亿元。与此同时,国家3000亿元特别国债加速落地,物流成本持续优化,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正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在消费复苏仍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山东是如何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百姓?又如何避免“补贴狂欢”后的“后劲不足”?
一是政策落地。从“撒胡椒面”到“精准滴灌”,政策设计更科学。差异化补贴:青岛对新能源车最高补贴2万元,燃油车1.5万元,家电新增微波炉、净水器等小品类,贴合不同群体需求,防套利机制:国家特别国债要求地方政府动态监测商品价格,严防“先涨价后补贴”,还有场景化服务,山东设立“社区装饰以旧换新科普联络点”,提供旧房改造、适老化产品“一站式”服务,让政策更“接地气”无一不体现着山东对于激活市场活力的重视与用心。
二是多方联合。从“政府单打”到“多方联动”,撬动市场乘数效应。企业让利+平台助力:银座电器、万泰装饰等企业叠加优惠,支付宝“碰一下”支付优化体验,形成“政府补一点、企业贴一点、平台助一点”的合力。物流降本增效:全国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4%,相当于为消费流通节省超1300亿元,让利最终消费者。
三是长远规划。从“短期刺激”到“长效生态”,绿色消费成新趋势。循环经济:旧家电回收、汽车报废更新不仅拉动消费,更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山东上半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50万辆,减少废旧电池污染。智能化升级,低能耗空调、智能门锁成热门商品,政策引导消费向绿色、智能方向转型。
山东的实践表明,以旧换新不仅是短期“促销手段”,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的“杠杆”。未来,政策需在“精准度”“便利度”“可持续性”上持续优化,让“真金白银”的补贴,真正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消费信心。
正如一位市民所言:“省下的钱,我又买了台空气净化器。”——这或许正是政策最成功的注脚:让百姓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最终形成“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