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杰编辑 | 魏晓
8月25日,老铺黄金全线产品提价5%-13%。
就在涨价前一天,傍晚六点半下着大雨的天津万象城,老铺黄金门口依旧排起了长龙,成为了商场的一道景观。
“今天一定要买到!不然明天就涨价啦。”队伍中传来一对小情侣的声音。
事实上,老铺黄金目前已有48万的拥趸者,造就了其业绩神话。
8月20日,老铺黄金发布了一份堪称“炸裂”的财报,其业绩增速之猛足以让整个行业为之侧目。2025年上半年,其销售业绩同比暴涨249.4%,营收猛增251%,更令人咋舌的是,经调整净利润竟狂飙290.6%——近乎三倍的增长,彻底打破了市场对黄金饰品行业的传统认知。
这一系列数据已不能用简单的“增长”来形容,而更像是一场“业绩狂欢”。
在周大福、周大生等传统巨头纷纷陷入闭店潮的行业背景下,老铺黄金却逆势而上,以近乎“蛮横”的增速宣告着其差异化战略的阶段性胜利。
财报发布后,不少投资者惊呼:“这哪里是卖黄金,这分明是开启了印钞机模式!”
老铺黄金凭借品牌和工艺,独创了“黄金奢侈品”概念,不过,冷静之后,其真的能撑起“黄金界的爱马仕”故事,还有待观察。
越涨越买,老铺的“品牌突围”
事实上,这并非是老铺黄金首次涨价。
回溯其涨价历程,过去三次价格上调分别发生在 2024年3月、9月以及2025年2月。据上海黄金交易所数据显示,当时对应的黄金月均价分别为507元/克、583元/克、680元/克。业内人士发现:几乎每当国际金价每上涨约100元/克,老铺黄金就会启动新一轮调价。如今,国际金价已攀升至约780.38元/克,老铺也再次实施了提价策略。
不过,老铺黄金售价与金价波动脱钩,这点已成为其品牌发展的执念。
其董事长兼总经理徐高明在业绩会上强调:“老铺黄金每年的价格调整是基于品牌自身的定位和定价策略决定的,并非直接跟随金价走势。实时金价仅会影响调价幅度的大小。”
实际上,老铺黄金的调价已成为一种“年度固定动作”。其背后的逻辑是学习奢侈品大牌的定价模式——通过定期上调价格,持续巩固“黄金界的爱马仕”定位。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这种策略也的确获得了超额回报。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从年初的241.2元/股,一路上涨至近期的697元/股,涨幅高达188%,市值突破1203亿元,市盈率约77倍。若与周大福、周生生、老庙黄金等黄金股对比,老铺的估值逻辑早已脱离行业平均,完全进入了“奢侈品定价”的叙事框架。
这也意味着,老铺黄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品牌故事来支撑其“奢侈品化”逻辑。
一路走来,老铺黄金的突围之道正是——卖的不是黄金本身,而是“源自东方宫廷的极致美学与匠人精神”。
在门店铺设上,老铺几乎只选择 SKP、IFC、万象城等顶级商场,并与爱马仕、卡地亚等奢侈品牌毗邻而立;在空间设计上,也摒弃常见的珠宝柜台,转而借鉴博物馆与中式庭院风格;在服务上,采取“半定制+馆藏式解说”的方式,并在部分门店设置私密空间,供顾客一边品茶、一边听工艺故事,体验更接近于“艺术品拍卖行”。与此同时,会员体系也营造出“稀缺感”,高端会员可优先购买限量款,甚至受邀参加工艺体验活动。这些细节共同强化了老铺的身份象征属性。
这种定价也带动了财务表现。2025年上半年,老铺黄金毛利率达 38.09%。不过,与爱马仕(70.67%)、LVMH集团(66.84%)以及卡地亚、梵克雅宝等珠宝奢侈品牌(70%左右)相比,老铺的溢价能力仍有显著差距。
原因在于,真正的奢侈品壁垒,并不在于金银本身,而在于能否把材质转化为独有的“文化符号”。
卡地亚“Juste un Clou”钉子系列,凭借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符号化设计,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辨认出品牌。
相较之下,老铺黄金虽在“古法黄金”赛道率先跑出声量,但消费者记住的往往是“古法”二字,而非“老铺”。其产品款式虽多,却多以花丝、龙凤、祥云等东方元素为主。这些图案是“文化共有”,而非“品牌独有”。
换言之,人们会说“这是中国风金饰”,却很难说“这是老铺黄金风”。
老铺黄金的设计有美感,却尚未形成足以代表品牌的专属符号。这意味着,要真正跨过奢侈品的门槛,还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图腾”。
二手遇冷,高溢价回收成空
在二手市场上,老铺黄金并未展现出与其高溢价定价相匹配的保值属性。
AI蓝媒汇调查发现,虽然部分二手回收商家会在意老铺黄金的品牌效应,但整体估价仍以“黄金克数”为核心。
一位奢侈品二手商家H坦言:“我们会考虑老铺黄金的品牌价值,但估价方式还是按克数来算,大约比黄金大盘价溢价不到10%,部分热门款可能会再高一些。”
他进一步指出:“老铺虽然采用一口价销售,但我们回收不会采取打折模式。毕竟官方自己都在打九折,再加上它的产品越来越多,比如金刚杵别的品牌也有卖,并不是独家款。”
而当被问及涨价对二手市场的影响时,二手商家H直言:“老铺二手不会因此涨价,因为金价没涨。他家要真涨到三千一克,那就崩盘了,我卖都卖不出去。”
业内人士也指出,“即便是奢侈品,涨价也需要把握节奏和限度。频繁调价并非长久之计,对老铺而言,更重要的是继续深耕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
不过,另一部分二手商家对老铺黄金的品牌溢价几乎不予考虑。
二手回收商家J直言:“老铺黄金的价格是短期市场炒作的结果,本质上它就是黄金。价格背离价值过多,二手流通时几乎没有溢价,回收估价跟周大福差不多。”
在他看来,即便老铺黄金工艺精细,也未必能转化为流通优势:“很多年轻人看重的是品牌历史和定位。老铺说到底成立时间不长,根本算不上奢侈品。回收后想要再转卖,很难找到溢价空间。”
确实,老铺黄金可以算作“黄金新贵”。其成立于2009年,2019年凭借创新推出“足金镶钻”等系列打破行业惯例,营收从2020年不足10亿元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突破百亿元。虽然增长迅猛,但相比动辄百年历史的国际奢侈品牌,仍显底蕴不足。
业内人士也提醒:“老铺黄金毕竟不是宝格丽、卡地亚这样的全球奢侈品巨头。与国际品牌相比,它在品牌积淀和全球影响力上还有差距。若想持续获得市场认可,不能只依赖当前产品策略,更要锻造文化叙事、积累品牌深度、提升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国产奢侈品牌的成长,需要耐心和时间。”
而在更广泛的黄金回收市场中,现实更为直接。
专门从事黄金回收的商家K表示:“我们回收黄金不分品牌和款式,一律按照黄金克数、参考大盘价格来算。不管是周大福、老庙黄金还是老铺黄金,回收价基本都一样,全国黄金回收的逻辑都是如此。”
由此可见,老铺黄金虽然在一手市场凭借品牌知名度和工艺性实现了高溢价,但在二手市场中,这些优势并不足以支撑溢价。最终,它依旧难以摆脱“黄金就是论克定价”的行业逻辑。
工艺被仿,品控难题何解?
在市场端,老铺黄金赖以突围的“古法工艺”优势,正在遭遇竞品的迅速追赶。
花丝、錾刻、镂空等非遗工序,原本是其独特的标签,如今却已成为整个黄金赛道的“标配”。周生生推出了“文化祝福系列”,老庙黄金打造了“古韵金”系列,中国黄金则推出了“承福金”系列——这些产品大多延续传统花丝、镂空及纹样设计,部分款式在视觉上与老铺黄金的作品几乎难以区分。
老铺经典的“玫瑰花窗”、“八宝罗盘”、“葫芦”、“蝴蝶”等元素,也陆续被竞品复刻使用。在零售终端,消费者甚至很难分辨出哪些属于老铺原创。
尽管如此,产品同质化阴影并未阻碍老铺黄金吸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会员数已达到约48万名,较2024年年底增加13万名。
不过,工艺与产能之间的矛盾,正在成为老铺黄金的另一道隐忧。
老铺一直强调“手工打造”的匠心理念,但据招股书披露,其41%的产品实际为外包生产,其余部分才由自有工厂与工匠完成。截至2023年底,其仅有70名熟练工匠,这与其庞大的出货量相比,显然存在产能与叙事之间的张力。
消费者的口碑反馈也揭示了这一矛盾。
随着产量快速增长,不少网友吐槽称:“老铺现在出货量上来了,品控都下降了。”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买家晒出“买到瑕疵品”的帖子。这与品牌高溢价、强调匠心的定位形成了明显反差。
如何在保持规模增长的同时,继续巩固“稀缺性”和“精致感”,是老铺能否真正迈向奢侈品行列的关键。
Lanmeih/今日话题
你觉得老铺黄金怎么样?
咱们评论区聊聊~
奢侈品的壳,大众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