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沙江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披露的投资组合文件显示,小红书的估值在3个月内上涨了19%,达到310亿美元。据了解,小红书在该基金资产中占比高达92%,较上一季度进一步上升。
另据媒体报道,小红书有望在2025年实现利润增长两倍,达到30亿美元,并在商业化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上市步伐渐近。
随着估值持续攀升,业界普遍认为,小红书的IPO已进入冲刺阶段。
波澜不断的IPO之路
小红书的IPO之路一直被密切关注。
早在2018年,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就曾公开表示,公司有可能在未来2到3年内完成IPO,这一宣言拉开了小红书上市预期的序幕。此后,市场上关于小红书IPO的传闻不绝于耳。
2021年2月,前花旗集团TMT投资银行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杨若宣布加入小红书,并担任CFO一职。杨若在科技行业上市及并购领域经验丰富,曾参与众多知名企业的上市项目,他的加入被视为小红书加速上市进程的重要信号。然而,2022年9月,杨若因家庭原因离职,加盟复星集团,这一变动使得小红书的上市计划扑朔迷离。
2023年,小红书的上市传闻再度升温。当年4月,先是有报道称其已秘密在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年中在美国挂牌上市,预期募资5亿至10亿美元,高盛、摩根士丹利为联合承销商。但在当年7月,小红书被曝暂停赴美上市计划,市场猜测这或与美国加大对海外上市企业数据监管有关。赴美受挫后,同年12月,又有消息称小红书或最快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赴港IPO,不过小红书迅速否认了这一传闻。
2024年,小红书的上市进程仍在持续推进。尽管公司多次否认短期内的上市计划,但市场对其上市的预期却从未消退。当年7月,小红书以出售老股的形式,向现有和新投资者出售股份。这一举措亦被部分市场人士视为上市前的重要准备动作。
今年6月,香港投资推广署宣布小红书正式在香港开设办公室。有业界人士预测,小红书可能会在今年启动首次公开募股,但具体的时间将取决于市场状况。
外界对小红书上市一直众说纷纭,然而,截至目前,小红书始终未正式宣布具体的IPO计划。
投资者阵容豪华
小红书的股东名册,堪称中国互联网领域最豪华的投资者阵容之一。
自2013年成立以来,小红书先后获得了多轮融资。早期阶段,真格基金、金沙江创投等机构便敏锐地捕捉到了小红书的潜力,参与了其天使轮、A轮和B轮融资,为小红书的起步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支持。
随着小红书业务模式的逐渐成熟和用户规模的增长,纪源资本、腾讯投资、阿里巴巴等行业巨头也纷纷加入投资者行列。2018年6月,阿里巴巴领投小红书的D轮融资,融资规模高达3亿美元,这一投资不仅为小红书带来了充足的资金,更彰显了行业对其商业模式的高度认可。
2021年11月,淡马锡和腾讯对小红书进行领投,阿里巴巴、天图投资、元生资本等老股东跟投,该轮融资后,小红书的估值达到200亿美元(约人民币142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此后,小红书的估值在市场波动中有所回调,但在2023年扭亏为盈后,其估值又重新回升。
2024年7月的老股转让交易中,小红书的股东名册继续加厚。新入局者包括俄罗斯投资机构DST Global、高瓴资本、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同时原股东红杉资本进一步增资,这些机构均为业内顶尖的资本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腾讯和阿里这两大巨头罕见地同时出现在小红书的股东名单中。
腾讯于2016年领投小红书,在2018年的D轮融资继续加码,2020年6月,腾讯以5.5亿美元投资成为小红书最大的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为8.7%。而阿里巴巴在2018年6月领投小红书的D轮融资,融资规模高达3亿美元。
通常情况下,腾讯和阿里会避免投资同一家公司,但小红书的内容生态和电商潜力让两大巨头都选择了破例——小红书强大的社交属性和内容生成能力,与腾讯的社交基因高度契合;尽管小红书自营电商业务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其“种草”属性对淘宝天猫的导流效果显著,这种电商转化潜力,也赢得了阿里的青睐。
在资本市场中,小红书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投资方的持续认可与支持,无疑为小红书的IPO之路增添了信心。
但公开市场的考验,远比私募市场更为严峻和透明。小红书需要向投资者证明的,不仅仅是用户增长和社区活跃度的故事,更是一个清晰、可持续且能规模化的盈利路径。
电商领域动作频频
从2014年试水跨境电商,到2019年推出品牌号,再到2021年“切断外链”,小红书始终在尝试如何在不破坏社区氛围的情况下,提升商业变现的效率。2024年7月,小红书提出“生活方式电商”概念,进一步明确了其在电商领域的战略方向。
今年以来,小红书全面提速电商布局。
8月12日,小红书宣布成立“大商业板块”,意图整合商业化和电商团队。新部门由COO(首席运营官)柯南担任总负责人,与CMO(市场营销总监)之恒共同组建新领导班子。一位接近小红书的投资人认为,“此举可能是为IPO前优化财务模型。”
“大商业板块”成立后,8月26日,小红书迅速推出首个动作,发布“百万免佣计划”: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同一商家前100万元支付交易额免除佣金,仅保留0.6%的支付渠道成本。这一政策将大幅降低中小商家的入局门槛,并有效缓解商家的经营压力,为小红书进一步丰富平台商品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撑。
8月末,小红书又迎来重大更新:“市集”入口正式跻身App底部导航栏一级位置,与“首页”相邻。此举打破了其电商功能此前依托内容“种草”的隐藏式布局,借助一级入口的流量优势,为年轻用户提供更固定的购物场域,助力提升站内成交效率。
与此同时,平台近期又开始内测新型团购权益卡——“小红卡”,为用户提供到店消费折扣,试图在竞争激烈的团购领域分一杯羹。凭借多年来沉淀的大量真实点评笔记,小红书在构建量化评价体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其他平台相比,小红书培育自己的“大众点评”具备更好的基础条件,且平台推动这一业务发展的动力也十分强劲。
小红书的商业化能力不断提高,也拉高了市场的对其估值——近日,金沙江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对小红书的估值达到了310亿美元。有投资界人士分析,高估值的背后,是投资者对小红书电商化能力的认可,但也提前透支了未来的增长预期。这意味着,小红书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走得更加精准和稳健。
小红书的故事,始于“种草”,但其最终的丰收,取决于它能否真正深耕这片沃土,将无限的流量潜力,转化为坚实的商业果实。对此,资本市场正拭目以待。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石潇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