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普惠金融改革持续“蹚水探路”,排头兵又添新阵容。
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在青海西宁、广西百色、贵州毕节、宁夏固原、广东茂名五地深化普惠金融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在五地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深化普惠金融改革,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区域新样本。
五地名单中,华南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广东茂名,具有哪些先行先试的优势?跻身普惠金融改革“国家队”,茂名又将如何开展差异化探索和创新实践,树立起“茂名样板”?这些问题正在引发广泛关注。
为什么是茂名?
茂名地处广东西翼,是全省农业大市、人口大市、非珠地区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此次入选全国五个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地市名单,既源于其独特的区域发展特征,也得益于其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
作为广东农业第一市,茂名形成了以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罗非鱼、预制菜为核心的“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优势产业集群。这种规模庞大、品类丰富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提供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丰富的产业载体和广阔的创新空间。
茂名市财政局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1073.8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7.02%,这一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特色农业金融创新方面,茂名近年推出了“荔枝贷”“橘红贷”“罗非鱼贷”等23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信贷产品,形成了独特的“茂字号”金融品牌。这些产品精准对接当地农业特色,有效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是茂名的又一突出优势。当地推动成立的“数字链农产业联合体”,通过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数据,实现了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该模式累计发放贷款21.23亿元,助农助企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24.18亿元,有效破解了涉农主体信用信息缺失的难题。这种创新模式为破解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此外,茂名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走在前列。当地建立了全国首个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金融综合服务专区,创新了“金融+交通+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在广东省率先开展的“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则为普惠金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信用基础。
可以说,正是基于前述种种优势,使茂名成为深化普惠金融改革的“天然试验场”。国家七部门将茂名纳入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名单,是对其既有实践的认可,也是对其在粤西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深切期望。
改革“路线图”怎么绘?
深化普惠金融改革,茂名要怎样做?《指导意见》随文印发了《广东省茂名市深化普惠金融改革主要任务》,通过九大任务的系统部署,为茂名深化普惠金融改革绘出“路线图”。
在服务体系构建方面,《指导意见》着力推动金融机构下沉服务网络,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这与茂名已设立的荔枝支行、化橘红支行等特色专营机构形成呼应。同时,《指导意见》鼓励保险机构向乡村延伸服务网络,为构建多层次风险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产品创新成为改革的核心驱动力。《指导意见》支持茂名创新抵质押方式,拓展乡村振兴融资渠道,与当地正在探索的“农产品数智化物权信用普惠金融模式”高度契合。该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农村资产确权难题,让集体林权、养殖圈舍等“沉睡资源”转化为融资优势。
产融结合是改革的突出亮点。《指导意见》支持茂名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建立“一对一”重点联系行制度,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为特色产业集群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同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机遇,创新开发支持冷链物流、品牌建设等领域的金融产品,推动茂名优质农产品融入大湾区市场。
数字化转型赋能普惠金融提质增效。茂名创新的“数字链农产业联合体”模式已显现成效,《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数据共享和应用,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数据平台,通过科技手段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纵览九大任务,既注重组织机构建设,又突出产品服务创新,既关注传统金融服务提升,又强调数字金融转型,将为茂名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如何树立“茂名样板”?
茂名作为新晋的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地市,肩负着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要使命,将如何树立普惠金融的“茂名样板”?观察茂名已有的实践,其样板价值正逐渐显现。
近年来,茂名聚焦顶层设计,将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结合,制定出台《茂名市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深化“小切口”改革三年方案》等系列政策,精准适配茂名现代特色产业体系,筑牢茂名普惠金融发展骨架。
聚焦产品创新,茂名着力深耕普惠金融发展“试验田”,创新打造了特色信贷产品矩阵、特色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其中,农业保险基本实现岭南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等70多个险种全覆盖。针对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古树种质资源保护保险”“履约保险”“政策性荔枝种植保险”等产业链环节险种,则为特色产业筑牢风险防线。
聚焦模式变革,茂名打造数字链农平台、创新特色专营服务机构和“圈、链、群”整体授信融资模式。“化橘红整业授信+资金流平台”“罗非鱼产业整镇授信+财政贴息”“粤西农批贷”“商会通”等创新模式,展现了茂名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的探索精神。
此次国家级改革试点落地,标志着茂名站上了新一轮普惠金融改革的前沿,也将在政策支持、机构布局、产品创新、资本市场接入等方面获得更多资源倾斜。一系列改革举措将有望显著提升茂名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南方+记者 杨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