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元呈现下跌态势,主要是因资金逃离美元资产。资金出现这种流向,主要源于评级公司调降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特朗普减税法案对美国赤字前景的负面影响,以及关税后续谈判进展不顺利等因素。
在经历连续四周的上涨之后,本周美元走势急剧转弱。美元指数在一周内累计大幅下跌1.84%,降至99.10点。深入分析本周美元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评级下调引发投资者信心动摇:5月16日,评级公司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这一举措使得投资者原本就存在的对美元资产的回避心理进一步加剧。穆迪作出这一评级调整,主要是出于对美国超高财政赤字及沉重债务负担的担忧。这一评级下调事件,无疑给本就脆弱的市场信心带来了沉重一击。
关税谈判进展缓慢增加市场不确定性:美国与欧盟、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关税谈判推进速度迟缓。目前,美国仅与英国达成了较为粗略的关税协议,与中国也只是暂停了大部分关税。近期美国蛮横地打压中国芯片产业,使得市场对美国与中国后续关税谈判的预期转向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了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
特朗普减税法案引发债务担忧:进入本周后,市场焦点逐渐聚焦于特朗普主导的减税法案。市场普遍认为,若该法案获得通过,美国高达36.2万亿美元的债务可能会再增加3万亿~5万亿美元。这一预期使得美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市场对美国债务问题的担忧,直接反映在了美元的走势上。根据最新消息,美国众议院5月22日以215票赞成、214票反对的结果,已经通过了上述法案。
基于同样的原因,美国国债市场本周也遭遇大幅下跌。就当前情况来看,资金外流的最主要去向是欧盟、英国及日本。
在本周,美国公布的经济指标数量并不多。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当前经济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但5月劳动力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至5月1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2.7万人,优于市场预期的23万人。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韧性,但未能改变美元因资金外流等因素导致的下跌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