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会广 通讯员 袁明丽 朱国朝
近日,在成武县永昌街道的智能温室大棚内,一套“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鱼菜共生系统高效运转。水池中锦鲤游动,池畔立体种植架上的水培芹菜长势良好。该系统通过微生物处理养鱼废水为蔬菜提供养料,净化后的水回流鱼池,形成生态循环。这一绿色农业典范的背后,是成武农商银行注入的 100 万元信贷资金支持。这不仅体现了科技与农业的融合,也是成武农商银行深耕绿色金融、推动县域经济转型的一个实例。
面对国家“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成武农商银行积极布局绿色金融,制定《金融支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三项举措构建绿色金融制度体系。
在政策导向上,成武农商银行严格把控信贷投向,将金融资源集中投入节能减排、循环农业、清洁能源等绿色领域,优化信贷结构,提升绿色贷款占比,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县域经济发展。
考核机制方面,该行将绿色贷款增长指标纳入公司业务部考核体系,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引导业务部门拓展绿色信贷业务。同时,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对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优先受理、审批和放款,并执行优惠利率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在联动协作上,成武农商银行与县科技局等单位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联合筛选绿色企业白名单,对县域生态项目进行全流程动态跟踪服务。通过政银联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协同发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为满足绿色产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成武农商银行创新产品,打造多层次、定制化的绿色金融产品矩阵。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玉米芯加工生产糠醛,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成武农商银行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后,发放 500 万元贷款,支持企业提升环保生产能力和创新发展,成为绿色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范例。
在生态农业领域,成武农商银行推出“伯乐富农贷”,为鱼菜共生、林下经济等新模式设计灵活的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九女集镇青年农民步文岭在 20 万元“创业担保贷”支持下,建成 20 亩生态葡萄园,构建“葡藤遮阴—菌菇分解—鹅粪肥田”的立体循环链条,实现高效益种植,成为青年返乡创业的样板。
成武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将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成武县汶上集镇秦田庄村曾面临空心化等问题,村“两委”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为目标,改造闲置宅院,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业态。成武农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村民田先生在 30 万元贷款助力下发展大棚采摘园。截至目前,该行已向秦田庄村村民发放贷款 1000 余万元,推动村庄从绿色种植到业态升级的全方位发展。
从智能温室的生态循环到玉米芯的变废为宝,从秦田庄村的转变到葡萄架下的立体种养,成武农商银行通过绿色信贷和金融创新,推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未来,成武农商银行将继续坚守绿色金融初心,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助力乡村实现“绿富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