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说财经讯:时隔7年,美国政府再次‘关门’!
2025年10月1日零时,因国会两党未就预算法案达成一致,联邦政府资金耗尽,数十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公共服务大面积停摆。
这一次,关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博弈?谁将成为牺牲品?经济又将面临怎样的‘连锁反应’?答案,或许比你想象的更惊人!
01、什么是美国政府“关门”?为何再次发生?
首先,我们先解释一下!
所谓的美国政府“关门”是指因国会未通过预算案,联邦政府被迫暂停非核心部门运作,员工无薪休假或强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上一次长达35天的关门发生在特朗普任期(2018-2019年),损失超110亿美元。而本次是近7年首次,背景更复杂。
而随着2025财年10月1日启动,两党在医保补贴、移民政策、边境墙经费等议题上彻底谈崩,临时拨款法案未能通过。
02、美国政府关门原因分析:一场“三输”的权力游戏?
首先,美国政府这次关门的导火索是医保补贴之争。
一边是民主党诉求:维持《平价医疗法案》(奥巴马医改)补贴,保护低收入群体医保福利。
另一边则是共和党反击,指责其为“福利扩张”,要求削减开支并附加边境安全条款。
据估算,如果美国政府停摆持续,超75万联邦雇员每天损失4亿美元薪酬,数百万依赖食品券、住房补贴的家庭陷入困境。
而美国政府这次关门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程序陷阱:参议院“60票魔咒”!
按照美国联邦法律,参议院需60票才能终结冗长辩论(filibuster),两党对立下难以达成。
作为一个对比,就在2013年奥巴马医改争议中,共和党用此规则迫使政府停摆16天。
最后,美国这次关门危机根本在于美国极化政治的“人质危机”。
其实,美国现在的预算案沦为“政治人质”,两党将民众福祉与政府运作作为谈判筹码。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谁掌控方向盘’的权力斗争。
03、影响扩散:一场波及全民与全球的“经济地震”?
首先,从民生来看,美国公共服务“停摆”!
一方面, 国家公园、博物馆关闭,游客损失超10亿美元/周;
另一方面, 护照、签证审批延迟,留学、商务出行受阻;
更糟糕的是,甚至美国疾控中心监测放缓,药品审批停滞,公共卫生风险上升。
其次,从经济层面来看,美国这次关门危机后,美国或面临数据真空与市场恐慌!
对此,高盛就预测,政府停摆导致GDP每周损失约70亿美元;
另外,由于政府停摆,美国的重要经济数据发布延迟,美联储决策陷入迷雾;
还有就是美国股市波动加剧,投资者信心受挫。
最后,美国政府关门会引发全球连锁反应,特别是美元信用与供应链风险!
一方面,美债评级可能下调,全球避险情绪升温;
另一方面,跨国企业供应链中断,订单延误。
04、未来趋势:短期妥协 vs 长期“慢性病”
就短期来看,美国最终还是会大概率“极限过线”!
具体来看,两党或在最后时刻达成临时拨款法案,避免长期停摆的政治代价。
不过,从长期来看,美国制度性裂痕加剧!
要知道,如果白宫推动“永久裁员”,政府架构将遭结构性破坏;
另外,美国的 党争极化或引发更多“关门”危机,削弱美国治理公信力。
所以啊,美国政府关门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慢性病’。当医保补贴、移民政策都能成为‘停摆筹码’,牺牲的是普通人的饭碗与安全感。
那么接下来,这一次,是民主党妥协?还是共和党让步?又或者,两党将民众福祉推下悬崖?你认为,这场闹剧何时收场?对全球经济影响几何?欢迎留言讨论!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