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报道,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大众集团正计划重组其在印度市场的业务。印度是大众集团希望加大投资的关键增长市场,但在该市场运营了20多年后,大众集团的市场份额却始终远低于竞争对手,且还有高达14亿美元的天价税单悬而未决。目前,大众集团已聘请外部专家对其印度业务进行彻底审查,并提出改进建议。
大众印度业务陷困局
或许,2018年大众集团官宣将在印度投资约10亿欧元支持斯柯达品牌发展时,并没有预料到今天进退两难的局面。
自2018年起,大众集团旗下品牌斯柯达便开始主导集团在印度的战略布局。2019年,大众集团印度分公司获得批准,将其在印度的三家乘用车子公司合并为斯柯达汽车大众印度公司(Skoda Auto Volkswagen India Private Limited,SAVWIPL),也是大众集团在印度的运营主体。再加上约10亿欧元的投资,都是大众集团印度2.0计划的一部分。
不过,多年过去,印度已超过日本,晋升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而大众集团却始终未能在印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以今年8月为例,印度市场乘用车销量合计为32.3万辆。其中,大众集团贡献了8111辆,市占率为2.51%,虽高于去年同期的1.96%,但远低于玛鲁蒂·铃木(39.57%)、马恒达(13.5%)、现代汽车(13.06%)、塔塔汽车(11.84%)、丰田(7.72%)、起亚(5.63%)等竞争对手。
监管文件显示,过去五年间,大众集团在印度的营收从约7.66亿美元增至21.5亿美元,增幅近两倍;但同期其在印度的利润却从约8500万美元降至1060万美元。
另外,印度对外资企业的高关税和冗长法律纠纷一直饱受诟病。此次重组之际,大众集团正面临印度史上金额最高的进口税补缴要求。去年11月,印度政府部门指控大众集团逃税,开出了一张14亿美元的天价税单。
据悉,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大众、斯柯达等多个品牌的多款车型都以CKD形式进口并在印度组装。印度海关称,大众集团将这些车辆错误归类为“单个零部件”,而不是按照CKD单元件报关,从而逃避更高额的关税。大众集团则认为,自身做法符合印度法律,印度海关并未明确界定“CKD”与“零部件”的量化标准,导致企业难以合规。
今年2月,大众集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上述罚单。不过,诉讼可能会持续长达数年时间。据印度政府官员称,如果认定有罪,罚款可能达到逃税金额的100%。这意味着,如果败诉,大众集团可能要向印度政府支付28亿美元款项。
事实上,大众集团的遭遇并非个例。去年4月,印度税务部门向起亚发出通知,称其逃税1.55亿美元。此外,现代汽车、本田、丰田、玛鲁蒂·铃木等都曾在印度卷入税务纠纷。
重组谋求突破
尽管在印度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大众集团依然不愿意轻易放弃。毕竟,印度在2022年跃升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后,销量持续增长,2024年乘用车市场规模达到427万辆。尤其是对于斯柯达品牌来说,印度市场更为重要。鉴于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大幅缩减,且已退出俄罗斯市场,斯柯达将印度视为其在欧洲以外的核心市场,并称印度是其通向东南亚和中东的“门户”。
当前,斯柯达品牌正处于关键节点,需敲定在印度的下一阶段投资计划。印度正在大力推动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自2027年起实施更严格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而大众和斯柯达品牌目前在印度尚未推出任何一款电动汽车。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集团有意对印度业务进行全面重组。此次重组由SAVWIPL牵头,首席执行官Piyush Arora在发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已聘请外部专家,对现有体系与流程展开全面审查,并提出改进建议。他还称,尽管面临市场趋势变化与竞争压力加剧的挑战,斯柯达仍对印度市场抱有坚定承诺,将继续投资新技术与制造业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消息人士透露,过去几周内,大众集团印度公司已有近10名高管离职,包括财务、人力资源、对外事务等多部门负责人,部分为主动辞职,另有部分被要求离职。对此,SAVWIPL回应称,人员变动符合公司标准的人力资源流程,但未进一步详细说明。消息人士称,此次重组旨在确保大众集团在进行新投资前,能以更精简、灵活的架构,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可以看出,大众集团,至少是斯柯达品牌,绝不愿轻易放弃印度市场。当然,即使想走,大众集团可能也无法从印度市场轻易脱身。通用汽车就是典型的“前车之鉴”。这家公司在印度运营了20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美元,2017年就宣布退出印度市场,2020年决定关闭最后一家印度工厂,但历经劳资冲突、法院诉讼等之后,通用汽车直到2023年才得以从印度脱身。它的经历也给大众集团等其他在印度做生意的公司敲响了警钟。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