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8天“超长”假期带动出行与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微信团队10月8日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数据报告”显示,今年黄金周假期前5天,全国消费总额较“五一”假期(4月29日至5月3日)同期增长10%。重庆凭借本地与旅游消费热度,微信支付消费金额和笔数均居全国首位。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消费活跃,港澳继续是内地游客出境游首选目的地,跨境支付笔数在全国排名第一;香港居民“北上”内地消费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过120%,呈现双向消费活跃态势。
新一线崛起,县域市场潜力大
报告显示,10月1日至5日,全国按微信支付消费金额排名前20的城市中,有重庆、成都、苏州、东莞等13座新一线城市与北上广深共同进入前列,温州、泉州、金华三座城市首次跻身Top20,体现出新一线城市和部分县域市场的消费潜力正在释放。
假期消费也呈现地域化特征。重庆、成都用户在微信搜一搜中最常使用“麻将”“徒步”“单车”等关键词,偏好“慢度假”;北京、上海、广州和乌鲁木齐用户搜索“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经济关键词较多;广东茂名、河北邯郸、河南南阳用户对“夜宵”“火锅”“烧烤”等关键词的搜索热度环比节前增幅最大。
在行业消费方面,运动健身、美容美发与出行旅游活跃度提升。新能源车自驾出行增加,新能源车充电桩微信支付消费金额同比增长43%,通过微信支付购买铁路及客运车票金额同比增长21%;运动健身消费笔数同比增长16%,美容美发金额同比增长11%;受以旧换新等政策影响,数码产品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1%。
港澳畅通,湾区消费互旺
国庆中秋假期,大湾区跨境消费热度明显上升。港澳继续是内地游客出境游首选目的地,在跨境支付数据中排名第一。内地游客在香港通过滴滴、高德、Uber等线上平台打车的订单数量同比增长超过5倍,带动港澳地区餐饮、零售及文娱休闲等消费。
与此同时,港人“北上”内地消费热度持续攀升。WeChat港币钱包数据显示,假期期间香港居民在内地消费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过120%,实现翻番。电商服务、宠物服务、快递服务成为消费金额同比增速最快的品类;观看娱乐演出及赛事是休闲娱乐类中增速最快的项目。
出境游升温,数字服务随行
报告显示,假期前5天跨境支付笔数同比增长21%,港澳跨境支付继续位居首位。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对华免签政策推动,微信支付在韩国交易笔数同比增长46%,新加坡增长32%,马来西亚通过PayNet完成的微信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均同比增长超3倍;在日本,微信支付交易同比增长超过25%,得益于接入PayPay、auPAY、merpay/d-barai等本地主流电子钱包,为游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微信小程序在境外的服务已覆盖92个国家和地区。国庆期间,境外小程序在旅游行业和餐饮行业的交易笔数分别同比增长超过50%和30%,中国游客通过境外中小商户小程序的日均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过70%。交通出行类小程序增长明显,Uber、Grab等应用为游客提供打车出行便利,韩国Korail、日本旅日、旅韩小程序以及意大利Frecciarossa、Italo高铁等小程序,方便游客境外长途购票。节前上线的香港机场快线、吉隆坡机场快线、希思罗机场快线购票小程序,使自由行更为便利。
入境游方面,国庆假期前5日,入境游用户日均访问小程序同比增长超过60%。此前暑期数据显示,境外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绑定国际银行卡在中国境内消费的笔数同比大幅增长,重庆、成都消费笔数同比翻番。
业内人士认为,国庆中秋假期数据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正趋多元,新一线及县域市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支付活跃与港人“北上”消费翻番,展现了区域间消费联动效应;微信支付和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为跨境与全球消费的便利化提供了关键支撑。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程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