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的价格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疯涨!
最近存储芯片大厂闪迪(SanDisk)宣布将NAND Flash闪存合约价格大幅上调50%,引发行业震动。这一价格飙升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存储市场整体趋紧的信号。
要知道,闪迪继4月宣布全系涨价10%,9月初针对全部渠道和消费类产品执行10%普涨后,这已是闪迪年内第三次涨价。闪迪表示,预计NAND产品供不应求持续至2026年底,数据中心将成为NAND最大应用市场。

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DRAM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71.8%。早在今年10月,三星电子就已暂停DDR5合约报价,随后SK海力士、美光等DRAM原厂纷纷跟进,导致DRAM供应链出现严重供货中断。市场数据显示,部分急需资源的客户被迫转向现货市场抢购,推动DDR5现货价格在一周内飙升25%。
闪迪此次合约价格的大幅调整,已对下游存储供应链造成显著冲击。创见(Transcend)、宜鼎(Innodisk)和宇瞻科技(Apacer Technology)等多家存储模组制造商已暂停出货并重新评估产品定价策略。
目前,存储模组大厂创见自11月7日起已暂停报价与交付,并预计"市场有利条件将持续"。该公司董事长束崇万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全面推动DRAM与NAND Flash需求攀升,称此为"36年未遇的盛况"。他强调,在DRAM价格已大幅上涨之后,NAND Flash的涨势"才刚刚开始"。宜鼎董事长简川胜近日也公开表示,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式成长是此波存储缺货潮的主因。他认为,存储芯片价格上行趋势仍将持续,"目前还看不到尽头"。

第三方NAND 产品主控企业群联 Phison 首席执行官潘建成在公司 2025Q3 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当前这波由 AI 推理推动的存储行情相当罕有,为其生涯前所未见,且“或许一生只会见到一次”。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最近存储芯片的价格涨势比黄金还快。有的存储芯片企业年初做利润规划,预计利润为1600万-1800万元。但就是最近这波涨价潮,让他们今年能够达成3000万元的利润,几乎翻了一倍。
存储价格上涨的影响,正在从上游向终端消费市场传导。根据相关数据,目前一些机型12+512GB配置的内存组合成本已经占到了手机整体成本的20%以上。面对快速上涨的成本压力,手机厂商们在这波秋季新品上普遍都采取了涨价的措施。尤其是512GB、1TB这样的大容量版本手机,价格都有不小的上调。
安卓手机厂商利润率较低,尤其是国产手机厂商普遍在中端机型上采用了高性价比的路线。存储芯片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让当前的国产手机非常难受。中国的消费者对于手机的价格非常敏感,涨价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用户流失风险。但不涨价,厂商就只能自己扛下这多出来的成本。

相对来说,存储芯片涨价对苹果这样利润率较高的品牌来说影响小一些。以iPhone 17 Pro为例,其256GB和512GB、1TB三个版本之间的价格差距高达2000元。iPhone 17 Pro Max的最顶配2TB版本,更是比1TB版本贵了4000元。iPhone不同存储容量之间的巨大价差,让苹果在应对这轮涨价潮的时候更加“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这轮涨价潮,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应该重新审视存储的需求。如果不是重度游戏玩家、影视创作者或需要存储大量视频照片,256GB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已经足够。盲目追求高配置,在当前意味着要支付更高的溢价。可以考虑利用云盘服务来存放照片、视频等大文件,缓解本地存储的压力,这有助于选择更低成本的存储版本。
另外,随着新机的发布,上一代旗舰手机通常会迎来大幅降价。这些机型的核心性能、影像和屏幕素质依然处于第一梯队,足以流畅应对未来2~3年的使用需求,但价格却实惠很多。在电商大促时,其16GB+512GB的大内存版本往往能落到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价位。用户在选择的时候,没必要盲目追求新款。
目前来看,存储价格的上涨趋势可能短期内不会结束。如果你的手机还能继续使用,继续等待的机会成本可能高于早买早享受带来的收益。如果非要换机,要抓住像双11、618这样的大型购物节,这些是厂商清理库存、冲销量的主要节点。此时无论是老款旗舰还是现有机型,通常都会有显著的优惠。及时入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