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国际社会再次聚焦俄乌冲突,因为美国政府公开表态,表示将全力支持欧盟提出的“冻结俄罗斯资产助乌”计划。美国明确表示,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将成为支持乌克兰并推动冲突结束的重要工具。这一立场的公布,立刻引发了“俄资产援乌”话题的热议,国际社会纷纷猜测这个方案是否能顺利实施,也使得本已僵持的俄乌局势,增添了更多复杂的外交博弈。
随后,乌克兰国家通讯社引用路透社的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已正式提出了具体方案。根据方案,欧盟各国政府将在不改变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动用欧洲境内被冻结的约2100亿欧元俄罗斯主权资产中的1850亿欧元,专门用于对乌克兰的援助。这一做法既能激活被冻结资产的流动性,持续为乌克兰提供经济支撑和重建资金,又能增加对俄罗斯的经济压力,迫使俄罗斯重新考虑其在乌克兰冲突中的成本。
美国官员在采访中明确表示“绝对支持欧盟及其各项步骤”,这一表态无疑为欧盟增强了信心。作为西方阵营的核心,美国的支持能够帮助欧盟凝聚内部意见,减少成员国的反对声音,同时也能在国际舆论上为这一举措争取更多支持,削弱俄罗斯的反击。
然而,尽管美欧在表面上显得密切合作,这个方案能否如预期般顺利实施,仍然是一个疑问。因为,欧洲境内大部分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存放在比利时,这使得比利时的态度成为能否推进方案的关键。而比利时对于贸然动用这些资产的顾虑,已经成为了方案实施中的一个重大障碍。
核心方案与立场:美欧的协同与盘算
在俄乌冲突陷入僵局时,欧盟率先提出了动用冻结的185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的方案,旨在专门用于对乌克兰的援助。这个方案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触及资产的所有权这一敏感红线,而是通过激活资产流动性来为乌克兰提供急需的经济支持与重建资金,既避免了“没收”资产可能引发的法律争议,又能有效缓解乌克兰的困境。

美国的公开表态,无疑为欧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华盛顿明确表示“绝对支持欧盟的各项步骤”,不仅仅是简单的立场支持,更包含了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作为西方阵营的核心,美国的支持能够有效加强欧盟内部的共识,减少反对声音。与此同时,美国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可以帮助欧盟抵消俄罗斯“非法侵占资产”的指控,并塑造“让侵略者为战争买单”的道义叙事,从而为这一方案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美欧的合作密切且目标明确:通过资产的运作支持乌克兰,同时对俄罗斯施加更大压力,迫使其重新评估战争的代价。然而,细究分析可以发现,双方各有侧重——欧盟希望借助美国的政治影响力推动方案落地,减轻自己对乌克兰援助的财政负担;而美国则希望让欧盟站在前台执行这一方案,既可以达到制衡俄罗斯的目标,又能避免自己直接面对俄罗斯的反制风险,这形成了一种看似共赢的战略分工。
比利时的顾虑与俄罗斯的警告
尽管美欧的态度积极,方案的推进却遇到了比利时这一关键节点的阻力。根据统计,欧洲境内冻结的21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中,绝大部分都存放在比利时的Euroclear结算系统。这意味着,比利时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方案能否顺利实施。比利时的犹豫,源自其对可能产生的法律与外交风险的深刻担忧。
比利时担心,这样的行动可能会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即使欧盟强调“不改变资产所有权”,但强制动用他国的主权资产,仍可能被视为“变相征收”,这会打破二战后形成的主权豁免规则。一旦打开这一先例,未来比利时乃至其他西方国家的海外资产,可能会面临“对等处理”的风险,全球金融秩序的根基也可能因此动摇。
此外,比利时还担忧俄罗斯的反制行动。在此前,比利时多个机场和军事基地上空出现了频繁的不明无人机现象,德国猜测这可能是俄罗斯的“警告信号”。尽管俄罗斯否认与此事相关,但明确表示如果这些资产被非法挪用,俄罗斯将采取让对方“痛苦”的回应。对于地处欧洲心脏、且是欧盟与北约总部所在地的比利时来说,一旦批准这个方案,可能会成为俄罗斯反制的主要目标。不论是网络攻击、基础设施破坏,还是政治层面的施压,都将给比利时带来巨大的安全压力。正因为如此,比利时在做决策时始终犹豫不决,成为方案推进的主要障碍。
俄罗斯的反应与相关事件
面对美欧推动的资产动用方案,俄罗斯始终采取“否认争议事件和强硬威慑”的双重策略。这样既避免了陷入舆论被动,也能不断释放反制信号。对于比利时机场和军事基地上空频繁出现的不明无人机事件,俄罗斯明确否认参与,以避免成为“国家恐怖主义”的指控对象,并为后续的反制行动留下更多空间。

然而,尽管否认参与,俄罗斯的警告从未软化。俄罗斯多次强调,如果这些资产被非法挪用,俄罗斯将采取“让对方感到痛苦的回应”。这种表态看似模糊,但却暗示了具体的威慑方向。从俄罗斯过往应对西方制裁的策略来看,“痛苦回应”可能包括对等冻结西方在俄罗斯的企业资产,让欧洲的车企、能源公司等遭受直接损失,或是切断部分能源供应,从而加剧欧洲的能源困境。甚至,俄罗斯可能加快去美元化进程,联合新兴市场国家建立独立的金融体系,从根本上削弱西方的金融霸权。
德国关于“无人机事件是俄罗斯的警告信号”的猜测,进一步凸显了这一博弈的微妙性。即便没有确凿证据,这种猜测本身已经达到了俄罗斯的部分目的:它加剧了比利时的安全焦虑,使其在决策时更加犹豫。俄罗斯通过这种“非直接对抗”的方式传递威慑,避免了冲突的直接升级,同时精准打击了西方阵营内部的脆弱环节,令美欧看似统一的立场产生裂痕,进一步拖延了方案的推进。

冲突长期化下的必然选择
自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冻结了约3000亿美元的俄罗斯国家资产,这些资产最初的目的是作为惩罚俄罗斯的工具,切断俄罗斯的外汇来源、削弱其经济支撑能力,迫使其停火。然而,随着冲突陷入长期拉锯战,这一工具的作用逐渐发生变化。乌克兰的困境成为推动这一方案的关键因素。
持续的战火摧毁了乌克兰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国家财政濒临崩溃。每月需要数十亿美元的外部援助才能维持政府运转、支付养老金和民生开支。仅仅依靠欧美各国的财政拨款,不仅加重了西方纳税人的负担,还在各国内部引发了政治争议——部分民众质疑为何要为他国冲突持续“输血”。在这种情况下,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成为了西方眼中的“现成资源库”,既能缓解自身的财政压力,又能以“让侵略者买单”的名义,减少国内的反对声音。
欧盟的核心诉求,正是将这一现实需求转化为“合法合理”的行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多次强调,动用冻结的资产是“可靠且合法的途径”。欧盟试图通过将这一行动定性为“让俄罗斯承担战争责任”,既兑现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承诺,又维护西方主导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形象。同时,欧盟希望通过为乌克兰提供重建资金和经济支撑,增强乌方战斗力,为后续谈判争取更多的筹码,推动冲突以符合西方利益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