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12 日消息,科技媒体 Tom's Hardware 今天(11 月 12 日)发布博文,援引摩根大通(J.P. Morgan)最新报告,指出当前席卷全球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若想在 2030 年前获得 10% 的年回报率,整个行业每年必须创造约 6500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4.63 万亿元人民币)的惊人收入。
为了让这个天文数字更具实感,报告将其换算为两种生动的场景。该金额相当于要求全球约 15 亿活跃 iPhone 用户,每人每月永久性地支付 34.72 美元(约合 250 元人民币);或者,相当于要求全球超过 3 亿的 Netflix 付费订阅者,每人支付 180 美元。
尽管这笔收入将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分摊,但考虑到目前许多消费者对 AI PC 和 AI 手机的实用性仍持怀疑态度,实现如此规模的持续性收入并非易事。
报告进一步警告,AI 行业的增长路径并非一帆风顺,很可能重蹈当年电信行业建设光纤基础设施的覆辙。电信业但是同样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收入曲线的增长速度远未能跟上投资步伐,导致大量投资无法收回。
虽然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头部公司已报告或设定了数百亿美元的收入目标,但这尚未转化为稳定的净利润,整个行业的盈利模式仍待验证。
除了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还面临两大潜在危机:
尽管报告揭示了重重风险,但摩根大通也并非完全悲观。报告总结称,无论行业未来走向如何,AI 生态系统“赢家通吃”的本质都将持续。这意味着,在这场资本与技术的豪赌中,即便不发生整体性的崩盘,也注定会有一批“惨烈的失败者”与少数“辉煌的胜利者”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