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即便是到了现在,还是有不少朋友对当年的“马达西奇事件”耿耿于怀,令人觉得意想不到的是,类似的事情居然有可能会再次上演。
当地时间6月26号,乌克兰议员热列兹尼亚克在电报频道爆料称,乌克兰内阁将请求最高拉达批准暂时停止偿还将于2030年到期的中国进出口银行15亿美元的贷款,并计划在获得批准之后重组贷款,以期与中方谈判更优惠的还款条件,甚至减少偿还金额。
早在十多年前的2012年,中乌之间曾经签署了相关贷款协议,中方向乌克兰提供1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中乌两国之间农业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而乌克兰方面则需要逐步偿还本息。很显然,中方此举是对乌克兰的一次友好帮助,同时对中乌两国之间的交往也有很大的好处。不过,令人无语的是,截止到目前为止,乌克兰依然没有还清这笔贷款。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到今年为止,乌方仅仅偿还了7500万美元本金以及4090万利息,拖欠金额超过了14亿美元。如果再拖下去,肯定会超过15亿美元。如今,乌克兰方面甚至又有了所谓“重组贷款”的心思,很显然,乌克兰这多多少少是有点“想赖账”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乌克兰的“赖账”之举,很有可能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乌克兰现在确实也已经无力偿还这笔贷款了。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乌克兰的经济已经基本崩盘,甚至就连乌克兰后方的教师工资、退休人员养老金等也需要等待美西方的援助。以乌克兰目前的状况来说,要偿还这笔贷款的难度确实是不小。
更糟糕的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美国和乌克兰已经签署了所谓的美乌矿产协议。这个协议签署之后,等于是对于乌克兰而言最宝贵,同时也最值钱的矿产资源已经“打包”给了美国的财团,乌克兰的矿产资源收入,将会用于给美国“抵债”,因此,要乌克兰“卖矿还钱”的想法估计也难以成行。
那么既然如此,中方究竟应该如何维权呢?这其实也是有方法的。乌克兰除了矿产资源丰富之外,第聂伯河两岸也拥有广阔而肥沃的大片黑土地,乌克兰至今也依然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根据乌克兰农业部公开发布的资料显示,乌克兰在2024-2025年度的玉米出口量高达2200万吨、小麦出口量高达1570万吨、大量的粮食出口,也为乌克兰带来了海量的财富。因此,笔者认为,中方不妨要求乌克兰以粮食出口后得到的收入来偿还中方的贷款,或者直接以粮食实物抵债,也未尝不可。
总之,国有国法,国际上也有国际法,乌克兰妄图直接“赖账”显然是不可能的,中方作为屹立于世界的泱泱大国,也不会容忍乌克兰这样肆意“耍赖皮”。如果乌克兰真的想要赖账,那么中方必然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乌克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乌克兰必须懂得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