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无常,海外地缘冲突不断上演,外部风险成为外汇市场的主要扰动因素,全球央行继续秉承谨慎心态,避免过多预设利率路径,最终多国依据经济数据和形势指引延续宽松周期。
期间美联储抗住美国总统压力保持克制,欧英央行相继降息应对外贸变局,日本央行利率持稳并放缓缩减购债。俄罗斯、墨西哥、印度、南非等多家新兴市场央行亦降息以提振经济,不过因高度警惕通胀巴西和土耳其央行意外上演大幅加息。
展望第三季度,业内人士预计,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提高,但需求转弱可能缓解通胀压力,多国央行或在谨慎中延续宽松政策,其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降息窗口已延至9月,英国央行季内仍有25个基点的下调空间,日本央行则可能不会加息。
直击关税众生相:美日克制观望 欧英相继降息
第二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略有分化,但决策基本符合预期。
如在关税对通胀影响尚不明朗的背景下,纵使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施压,美联储仍然连续两次“按兵不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25%-4.50%区间。这一决定不仅反映了其对美国经济现状的谨慎评估,也透露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度担忧。
期间特朗普多次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达不满并扬言要将其解雇,认为其设定的利率至少偏高3个百分点。虽然鲍威尔似乎不为所动坚持关注通胀,但美元指数也确因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和美财政赤字担忧等而接连下挫,二季度内累计跌超7%。
与美联储的谨慎相似,同样保持观望的还有日本、加拿大和以色列央行,分别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2.75%和4.5%的水平。
在6月17日的议息会议后,日本央行连续第三次宣布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同时放缓削减购债步伐以应对国债市场的剧烈波动。日本央行官员表示,将依据最新经济数据,持续评估对通胀和经济的影响,短期内仍无法做出加息决定。
分析认为,面对日益复杂的多重约束,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陷入两难困境。如在5月,该国核心CPI经历“45连涨”后已同比升至3.7%,持续高企的通胀对其形成了加息压力;但若持续维持“偏鹰”态度,则可能加剧财政压力。
不过同期,也有更多央行在国家通胀得到一定控制后继续降息以提振经济,其中新西兰央行和欧洲央行的降幅较大,均达50个基点,而且前者在近八个月内已经连降5次降息,目前该国基准利率报3.25%,为2022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
欧洲央行方面,在4月17日和6月5日,该行连续两次将三大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也是自去年6月以来的第七次、第八次降息,均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降息的直接动因为通胀压力显著缓解,根据彼时发布的数据,5月份欧元区年通胀率已降至1.9%,为一年多来首次低于央行2%的中期目标。与此同时,美国关税政策正在对欧元区经济产生直接的负面冲击,降息可以进一步降低欧元区借贷成本以刺激经济增长,不过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其经济前景似乎仍然堪忧。
同样由于担心美国关税政策会冲击全球经济,英国央行先是于5月8日在左右为难中小幅降息25个基点,随后又于6月19日暂停降息,维持利率在4.25%不变。
一方面,该国的通胀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其实并不太支持降息,如近期英国的通胀不仅始终高于央行设定的2%目标水平,还因为地区冲突加剧或将冲击国际供应链的稳定而呈现进一步上行趋势。另一方面,现阶段英国经济增长明显乏力。在新财年开始的4月,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拖累,英国经济环比萎缩0.3%。
另据不完全统计,二季度内同样降息了25个基点的还有澳大利亚、韩国、瑞典及瑞士央行,截至6月末其基准利率分别报3.85%、2.50%、2.00%、0.00%。
新兴市场面面观:俄迎近三年首降 巴西意外加息
第二季度,为应对疲弱的经济增长或持续高企的通胀,从降息100个基点到加息350个基点,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路径分化更为明显。
首先在降息国家中,二季度俄罗斯央行及墨西哥央行的降幅居前,均将基准利率下调100个基点,印度央行次之,分两次合计降息75个基点,而南非、印尼、秘鲁及泰国央行则均小幅降息25个基点。
如在6月6日,俄罗斯央行进行了时隔近3年来的首次降息,且降幅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将基准利率从20年来的高点21%下调至20%,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该国通胀大幅回落,同时经济增速也在放缓。
根据俄央行数据,该国经季节调整的年化通胀率已由3月的7%降至4月的6.2%。而据复兴资本估计,5月该指标将回落至4%的目标水平。另有迹象显示,在高利率压力下,该国不少企业运行陷入困境。不过尽管如此,受益于资本管制、政策紧缩以及美元贬值,俄罗斯卢布仍是年内迄今全球表现最好的货币之一。
其次在持稳国家中,阿根廷、沙特、智利、越南及马来西亚央行分别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9%、5%、5%、4.5%及3%的水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央行虽未降息,但在5月8日宣布将降准1个百分点,自5月16日起该国法定准备金率(SRR)由2%下调至1%,旨在确保金融系统保持充足的流动性,有助于银行在面对市场波动环境下更加灵活管理流动性,预计此次调整可向银行系统释放约190亿林吉特(近45亿美元)的流动性。
最后在加息国家中,土耳其央行及巴西央行的行动均较让人意外,其中前者在4月份一次性加息350个基点,后者则是在5月、6月分两次合计加息75个基点。
如在4月17日,土耳其央行宣布将政策利率(一周回购拍卖利率)从42.5%上调至46%,结束了短暂的宽松周期。土耳其央行当天指出,虽然该国3月通胀有所缓解(CPI同比涨38.1%),但由于近期金融市场波动,预计4月将小幅上升。
多年来,土耳其一直在努力应对高通胀。受通胀形势阶段性改善影响,于去年12月开始转向宽松。今年3月,土耳其央行才将基准利率下调250个基点至42.5%。
而在6月18日,巴西央行将基准贷款利率(Selic)上调25个基点至15.00%,而此前多数经济学家曾预测其将维持在14.75%不变,这也是该行自去年9月以来的连续第七次加息,升幅累计达到450个基点。此举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尽管本轮加息周期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但巴西央行仍对通胀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5月,巴西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衡量通胀水平的广义CPI在过去12个月累计上涨5.32%,远高于该行设定的3%中值、上下浮动1.5个百分点目标区间。
三季度延续观望:不确定性加剧 多家央行按下暂停键
步入第三季度,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与关税相关的政策调整及博弈将带来更多挑战,但需求转弱可能在一定程度缓解全球通胀压力,多国央行或在谨慎中延续宽松政策,但降息节奏或也有所放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3日已有多家央行陆续宣布最新决议,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韩国央行在此前多次降息后均宣布按下“暂停键”,将现行利率维持在3.85%、3.25%、2.5%不变;马来西亚央行则进行了五年来的首次降息。
如在7月8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称可以多花一点时间来评估经济前景,此举令金融市场感到意外,因市场此前预计其将进行年内第三次降息25个基点。该国央行表示,可以等待更多信息,以确认通胀率仍有望在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2.5%。不过市场仍然预计,年内该行或将继续降息,至年底政策利率将接近3%。
7月9日、10日,同样为等待更多数据和信息,新西兰央行及韩国央行也相继宣布暂停降息。但考虑到两国经济增长均需更多支持才能真正摆脱衰退或者乏力,市场普遍预期,两家央行将在8月份恢复降息以支持经济增长。
马来西亚方面,央行于9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隔夜政策利率调整到2.75%,也是该国自2020年7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该国央行称,下调利率是先发制人的措施,旨在保持马来西亚在温和通胀前景下的稳定增长道路。而就在7月7日,特朗普曾宣布将从8月1日起对马来西亚征收25%的关税。
再往后看,中国银行研究院预计,美联储可能面临艰难的权衡,需要判断通胀变化是暂时现象还是更持久趋势的开端,这促使其采取更加观望的态度,7月可能继续维持利率不变,首次降息可能在9月,并在10月再次行动。但其政策调整仍取决于经济数据表现,若后续经济指标显著疲软,降息预期或进一步升温。
欧洲央行方面,鉴于其过去一年内已连续八次降息,通胀也接近2%目标水平,市场对其后续政策走向存在一定分歧,预计7月或大概率先暂停降息,以评估政策效果及内外部风险,随后于9月或12月再度放松,但也基本接近宽松周期终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还提到,当前日本央行的政策路径已从“主动紧缩”转向“防御性观望”,后续将高度依赖数据和经济环境的动态评估,美国关税风险、国内通胀形势等都是其加息决策的关键考量因素,年内剩余时间内或不会有加息落地。
另有受访人士预计,中期内英国央行将聚焦于将通胀稳定在2%的目标水平。若该国经济和通胀受到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劳动力市场疲软的拖累,英国央行可能恢复降息节奏,不排除在三季度再次降息25个基点,以刺激经济增长。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