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猪甲哥路亚佬,现代快报,NZ herald,Thai News。
野生鱼类变异出不同颜色的个体?这肯定是很罕见的情况,但也算是广为人知了,毕竟网上的案例可不少。这样的个体因为罕见性、观赏性强和高价值而受到欢迎。
随着Ai技术的兴起,这样的“变异”鱼是越来越多了,随便哪个钓友都能发布各种奇怪花色的渔获物。我甚至看到有人提着豹纹的鱼展示,文案煞有介事的说是全国第一条豹纹鱼,评论区居然还有人相信了!这假得太离谱了!但无奈就是能骗到不太关注鱼类的网友。
我真的很讨厌Ai,搞得我们上网识别信息真伪的难度直线上升。
今天要图解的这个内容,大家一起来识别看看吧。
2025年7月13日,IP地址为福建的博主“@猪甲哥路亚佬”发布了几张图片,图片中展示的是一条江鳗,体型算挺大的,但关键不是这个,关键在于这条江鳗居然是金黄色的!而且身上光滑到能反射光线,简直就像是刚刚镀金了一样。
不少网友见状又发表了说什么“要化龙”“金龙”之类的评论。这很正常,一些体型比较大的泥鳅还被人叫“堕龙”呢。其实大家不一定真的是迷信,纯粹就是找点由头评论。
有很多很想要买这条江鳗,看他们的语气真的不像是在开玩笑,有个网友还好心的建议博主花点钱去买推广,让这个视频看到人多点,说不定就有人来收购这条江鳗了!他表示这条起码20万打底!甚至有网友说:“30万出吗?真心!”
博主完全没有搭理这些人,甚至在隔天又发布了一则作品,这次是动态的,显示了这条江鳗在水中略微扭动身体的画面。
我看到这么多人相信,莫名感觉很无奈,这实在太假了!现在的ai连视频都能做,发出视频也当不了证据。我认为这个江鳗是ai生成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博主自己发的图就已经露馅了,你看下图我用红圈圈起来的位置,这条江鳗前一张图尾部边缘是黑色的,下一张图中尾部突然就变成透明的了,这可不是什么光线就能解释的。
其次是这只江鳗光滑到能反射光线,这种级别的闪鳞在鳗鱼身上是闻所未闻!能闪到这种程度,一般是人为培育的锦鲤物种身上才能有,野生的,纯天然的,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
所谓的闪鳞就是鱼鳞能明显地对光线进行反射,因此而展示出金属的光泽。闪鳞的金属光泽并非来自色素,而是嘌呤晶体对光线的反射。
普通的江鳗身上也是有鸟嘌呤晶体的,就在虹彩细胞(iridophores)中呈规整层状排列,但它们的鸟嘌呤晶体只能反射出柔和的银白色,不会如此耀眼。而人工培育的物种会被改变晶体的结构,导致光线散射出强烈蓝绿/金/紫等金属闪烁效果。
也许江鳗调控晶体生长的 SLC2A15b 基因突变后,是能出现闪鳞变的?我不能百分百确定完全不可能,但是历史上无可靠野生记录,这几乎间接证明该变异无法在自然竞争中延续。
如果不是因为“闪鳞”这个点,我也许也会被骗,因为基因突变导致鳗鱼变异成金黄色实在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情况,世界各地都有相关的案例。
本质上这就是鳗鱼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关键基因发生突变,直接切断了鳗鱼体表正常色素沉积的链条。而黑色素本是鱼类皮肤中最基础的“染料”,一旦合成受阻,皮下原本被掩盖的黄色类胡萝卜素便显现出来,最终呈现出各种程度的黄色体色。
这种突变在遗传学上属于隐性性状,只有当亲代双方都携带缺陷基因时,后代才有极低概率表现为金色,因此野生环境中金色鳗鱼概率也跟中彩票一样。
也可能是白化病或者白变异常导致的鳗鱼颜色异常,这些就不展开说了,总之都是显色基因出问题了。
我们人类看到金色就喜欢,但是这种颜色对野生鳗鱼来说真的是致命缺陷,因为实在太显眼了,去到哪里都会被各种潜在猎食者锁定。就算是鳗鱼很擅长隐蔽自己,能活到这么大的个体也属实是不容易。
金色变异在野外很少见,但人类却可以通过基因编程来研究创造经济价值。很多物种的金色变异现在都能稳定培育了,不说别的,就说鳗鱼,日本已培育出稳定遗传的“黄金鳗”品系,通过选育纯合突变亲本,使子代金鳗产出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