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5月21日讯(记者 张明江) 5月中旬后银行股涨势喜人,在去年与银行股相关且一度被市场冷落的红利主题基金再受追捧,资金持续涌入红利指数相关主题ETF。公募基金认为,主打低波动的红利主题基金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体验,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多重因素驱动红利表现强劲
招商基金渠道财富管理部首席财富顾问黄亮认为,A股分红正在形成新常态。在净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的背景下,全市场现金分红总额逆势增长4.8%,整体分红比例攀升至44.8%,较2023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刷新近十年纪录。这一“少赚多分”现象,折射出经济增速换挡期企业盈利逻辑与资本分配策略的深刻转变。
黄亮认为,传统能源、交运等周期行业维持高股息的同时,消费制造龙头(如家电、汽车)及部分科技企业(半导体、云计算)通过现金流加入分红梯队,推动高股息资产池扩容。
鑫元基金认为,银行和红利板块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因素。第一:无风险利率下行,股息率优势进一步凸显。5月7日,各部委负责人宣布了一揽子稳市场预期的金融政策,意味着后续的无风险利率还将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作为防御属性的高股息资产的性价比就开始进一步凸显。二:政策引导险资入市,中长期资金可期。中长期资金的注入,为红利类指数带来了潜在的大量买盘。三: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强调业绩基准。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墓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调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未来一段时间内,红利低波风格可能会因部分基金调仓而受到更多关注。
除A股外,港股红利资产也正在成为市场资金愈发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
华泰柏瑞基金认为,首先:低利率环境加码,高息资产吸引力提升。面对日渐加码的低利率常态化环境,红利策略的核心要义“高股息率”更加凸显出配置吸引力。其次:在中长期收益率下行和监管持续推动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双重驱动下,红利类资产拥有长期较稳健的基本面,分红与现金流较稳定、较低估值的特征相对契合险资对于投资安全、收益覆盖和期限匹配三方面属性的配置需求。第三:港股通高股息(CNY)成份股中,超过1/4的权重来自于银行板块,其基本面相对独立,对于外部冲击的影响较小,且有望受益于降准带来的负债成本降低。同时,在降息周期中,市场资金面宽松,贷款违约风险降低,银行的资产质量有望提升,有助于打开盈利空间。
嘉实红利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陈黎明认为,红利资产在今年一季度遇到一些波折,但红利资产依然是我们长期看好的方向。过去两年,众多资产只要有不错的股息率,都有较为广泛的估值提升,随着估值的提升,和部分资产并不严格符合红利的属性,靠红利概念获得上涨的“+红利”行情已经结束。我们判断未来会进入到“红利+”时代,红利依然是长期有效的基本面因子,红利资产的表现会出现较大的分化。
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公募基金认为,未来市场难免震荡,做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红利资产凭借“抗波动”属性是资产配置中“确定性较高的选择”。
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余展昌认为,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港股红利资产成避险资金“避风港”。港股银行、能源等板块股息率普遍超7%,较A股更具吸引力。此外,央企估值有望重塑,港股央企兼具高股息与改革红利,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现金流改善及回购增持预期,推动折价修复。险资等长期资金增配港股高股息,既对冲利率下行压力,又布局未来估值回升空间。
展望下半年,余展昌建议采取“高股息底仓+科技增强”策略:底仓配置银行、港股央企等高股息资产,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及避险需求;交易机会把握科技板块逢低布局,关注AI、国防等景气赛道。“AI交易拥挤度回落至低位时,可介入博弈技术革命红利。”对于市场风格,余展昌认为短期震荡难免,但中期经济复苏与政策护航下,宽基与红利资产仍是“确定性较高的选择”。
富国基金认为,回溯历史,每年5月至7月年报分红期之前,低估值、高股息板块往往都存在机会窗口。股红利的风,实则已刮了许久。近年来,在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红利风格的配置价值日益凸显,红利资产也被越来越多投资者所熟知喜爱。立足当下,在关税持续扰动的背景下,市场震荡回暖之余,资金避险需求也日益增强,低估值、基本面稳健的红利资产热度再起。尤其不久前,公募新规提出了强对标基准的业绩考核机制,红利资产有望中长期迎来配置良机。富国基金认为,从市场风格的角度来分析,年初至今科技成长风格占优,累计涨幅及拥挤度均已达到高位,倘若市场风格切换,红利高股息资产也可以提供较优防御性。
富国基金建议,除了A股红利,港股红利也值得关注。本质上属于红利策略的一类,港股红利兼具了港股+红利的双重优势,即更高的股息率+更低的估值,集结了一批经营情况稳定、现金流充裕、有能力及有意愿回馈股东,同时估值处于合理偏低水平的企业,投资性价比凸显。
易方达基金建议投资者,可以考虑采取跨市场的方式平衡风险,将港股红利资产与A股红利低波策略相结合。
华泰柏瑞基金建议投资者,虽然港股红利资产很“香”,但股息红利税也是投资中需要考虑的一环。按照目前税收规则,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时对于红利税的缴纳比例高于香港账户投资者,相比A股按照持有时间决定股息红利税率的规则也相对缺乏吸引力。具体来说,内地个人投资者及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取得的股息按20%的税率代扣个人所得税。
华泰柏瑞基金建议投资者,面对20%“打底”的港股红利税, “压缩一点”投资成本,QDII基金是选项之一。根据目前的税收规则,通过QDII基金投资港股H股与红筹股,均按照10%的税率缴纳股息税。也意味着,从节省红利税的角度,通过QDII通道投资的基金相较传统港股通渠道基金更具优势。尤其是对于红利类资产这种自身特征本就较契合长期投资的品种而言,长期持有或可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体验。
上一篇:徐州新沂市副市长王冬,任上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