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报导: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 30.67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2.38%,同比增幅 7.53%。
这一数据由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 (2025 年上)》确认,标志着银行理财市场在净值化转型深化背景下持续扩容。
核心数据与市场表现
规模与收益双增长
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 1.63 万只,募集资金 36.72 万亿元,存续产品 4.18 万只,投资者数量达 1.36 亿个,较年初增长 8.37%。
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3896 亿元,同比增长 14.18%,其中理财公司贡献占比超 84%(3297 亿元),成为市场主力。
收益结构分化
全市场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2.4%,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22BP,但不同类型产品表现差异显著:
固收类产品:存续规模 29.81 万亿元(占比 97.2%),平均收益率 2.9%,仍为市场 “压舱石”。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 6.4 万亿元,占比降至 25.79%,收益率 1.46%,较 2021 年末下降 135BP,受存款降息和同业存单收益下行拖累。
混合类产品:规模 0.77 万亿元(占比 2.51%),平均收益率 3%,成为唯一收益微增的品类。
增长驱动因素
存款利率下行催生资金迁徙
1 年期定存利率跌破 1%,与理财收益形成显著利差。以 3 个月期理财为例,平均收益率 2.77%,较同期限存款(约 1.2%)高出 1.57 个百分点,推动 “存款搬家” 效应持续发酵。
民生银行研报指出,2023 年四季度以来的七轮存款降息,直接促使约 1.2 万亿元储蓄资金转向理财。
债券市场支撑固收类产品扩容
上半年债券市场呈现 “先抑后扬” 走势,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 1.6% 波动上行至 3 月 17 日的 1.9%,随后回落至 6 月末的 1.64%。
理财机构通过增配利率债(占比升至 3.01%)和高评级信用债,实现固收类产品收益稳健。同时,封闭式产品占比提升(1 年以上产品占比 72.86%),通过 “以时间换空间” 锁定收益。
政策引导与产品创新
个人养老金理财:开户数超 143.9 万人,较年初增长 46.2%,管理规模突破 1103 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超 3.4%,政策税收优惠与养老需求共振。
产品期限优化: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 377-489 天,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同时满足投资者对更高收益的诉求。
结构性特征与市场转型
风险偏好持续下沉
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产品存续规模 29.41 万亿元,占比 95.89%,反映投资者对净值波动的高度敏感。
与此对应,R3 及以上产品占比不足 4%,权益类产品规模仅 0.07 万亿元,显示 “固收依赖” 仍为市场主基调。
开放式与封闭式产品博弈
开放式产品:存续规模 24.82 万亿元(占比 80.93%),但现金管理类占比下降,日开型、最短持有期产品成为替代选择。
封闭式产品:新发占比 76.5%,募集规模 2.98 万亿元,通过锁定资金降低流动性冲击,同时提升资产久期匹配度。
理财公司主导市场格局
32 家理财公司存续规模占比超 80%,头部机构如工银理财、建信理财管理规模均突破万亿元。中小银行加速转型代销,通过引入外部产品丰富货架,2025 年上半年代销规模同比增长 12%。
30 万亿元存续规模不仅是理财市场发展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居民财富管理从 “储蓄主导” 向 “多元配置” 的结构性转变。
未来,行业需在低利率环境下平衡收益与风险,通过产品创新、投研能力提升及投资者教育,持续夯实 “普惠金融” 与 “长期投资” 双支柱,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可持续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