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江苏金融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新增绿色贷款8830亿元,助力全省绿色贷款余额增至5.3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7%,同比增长24.2%;占各项贷款比重19.1%,较2023年末提升2.5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背后,是一套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地的完整体系。江苏金融监管局表示,近年来,江苏银行业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好五篇大文章”要求,在监管指引、机构机制、产品创新等多个维度同步发力,已形成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江苏做法。
政策先行 搭建制度框架
据了解,江苏金融监管局已连续五年把绿色金融纳入服务实体经济年度行动,连续五年将发展绿色金融纳入服务实体经济“四保障六提升”“五促进五优化”行动,逐年确定工作重点;印发《银行业保险业深化绿色金融服务行动方案》,从保障重点领域金融供给、优化绿色低碳金融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18项重点工作任务;出台专门文件支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支持户用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发展。
2025年上半年,江苏金融监管局指导省银行业协会建立绿色金融评价复核及绿色银行评价机制,在全国率先组织31家银行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评价,督促参评银行针对薄弱领域整改提升;会同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环保信用建设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共同构建企事业单位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定期共享机制,累计向银行机构共享企业信息407万(户)次,推动开展差异化绿色金融服务。
机制护航 资源配置大力倾斜
在南京银行,该行董事会下设战略与ESG委员会,每季度听取绿色金融专题汇报,并将绿色贷款占比纳入分行行长KPI。
同时,大型银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辖内分支机构通过制定行动方案、指导意见等方式明确绿色金融发展具体目标。如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制定发布《绿色金融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年)》,构建“建设一个中心、解决三大难题、扎牢四项基础”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上半年新增绿色贷款732亿元。
资源配置向绿色业务倾斜,是各家银行的共同选择。如苏州银行对绿色信贷给予内部经济资本7折优惠,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单列清洁能源贷款专项额度。
创新产品与服务 支持重点领域服务实体经济
绿色金融不是简单的信贷换马甲,而是产品体系的全面重塑。据江苏金融监管局表示,近年来辖内银行机构结合江苏产业特点,加强内外部合作,持续推出专业化、特色化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
近年来江苏银行业已先后落地全国首单竹林碳汇贷、首单VEP生态修复贷、首单钢铁转型金融贷等20余项全国或全省“首单”产品。如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成功发放“VEP生态修复贷”,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在项目上的创新实现。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在无锡落地“竹林碳汇贷”,实现碳汇金融与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机结合。南京银行创新开发贷款利率与控排企业碳表现挂钩的贷款产品——“碳表现挂钩”贷款。江苏银行创新“绿色工厂贷”产品,率先落地钢铁、造纸、化工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除信贷外,江苏还通过债券、租赁、基金等多元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如南京银行发行全国首单符合《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境内主题绿色金融债券100亿元。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等机构为企业发行绿色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绿色项目收益票据、绿色中期票据、绿色建筑用途类REITs绿色债券等融资工具提供承销等服务,帮助企业多渠道募集资金。
江苏金融监管局表示,下一步,江苏银行业将认真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和引导作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绿色贷款投放,积极发展转型金融,高质量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江苏建设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