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海eVTOL企业沃兰特航空与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银金租”)签署了30亿元的订单协议。根据协议,农银金租与沃兰特分别签署10架天行(VE25-100)的确认订单和110架天行的意向订单,订单总额达30亿元。
“带定金的确认订单意味着,我们作为eVTOL制造商具有交付责任,不像意向订单只是一个意向,这背后是性质上的转变,而不在于金额的大小。”沃兰特航空创始人兼CEO董明表示,沃兰特的目标是在未来2~3年内完成确认订单的交付。
这不是沃兰特第一次获得确认订单。就在今年1月,沃兰特与南航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VE25-100型号eVTOL的首批确认订单,这也成为中国高等级商用客运eVTOL首批确认订单。
在eVTOL产业,意向订单并不少见,但能真正拥有确认订单的企业寥寥无几。确认订单与意向订单有何不同?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执行的确定性。
确认订单通常是航空公司与制造商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采购合同,明确了具体价格、交付时间表、预付款项和违约条款,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不可撤销的采购承诺,是市场真实需求和商业化进程的坚实证明。而意向订单则更多是一种表达采购兴趣和初步合作意愿的非约束性声明,通常不涉及定金或具体违约赔偿,主要用于市场预热、试探需求或为制造商提供潜在订单量的预估,其最终转化率和具体执行条款存在较大变数。
对于确认订单的推进节奏,沃兰特有着清晰规划。董明有些凡尔赛地表示:“根据规划,我们今年确认订单的数量的目标是不超过20架,我们不希望一下子就有这么多确认订单。”
他进一步解释,首批确认订单对应的首发用户,是沃兰特重点考量的对象:“我们看重首发用户的核心资质,比如运营能力,他们要知道如何安全引入和运行一架新飞机,所以沃兰特当前阶段的首发用户最多选三家。”
董明强调,待未来2~3年完成这一批订单的交付,且生产、研制体系稳定后,沃兰特才会逐步接受大量确认订单并推进交货排产。
从订单本身的商业价值来看,沃兰特的确认订单也展现出了扎实的变现能力。沃兰特航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黄小飞曾表示,沃兰特按照行业的惯例,向买方收取20%~30%的eVTOL采购定金。目前VE25-100的单机定价约为2500万元,如果按单架价格的20%~30%收取定金,那就意味着每架产品对应的定金范围在500万元至750万元。换句话说,沃兰特达成的这10架确认订单,预计能为其带来超5000万元的定金收入。
除了定金收入之外,沃兰特在资本市场的吸金能力也不容小觑。截至今年7月底,沃兰特已完成9轮融资、融资金额近10亿元。
手握充足资金的沃兰特,将商业化作为下一阶段的核心目标。董明表示:“我们去年拿到的资金总量已足够支持eVTOL产品的研发,但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只有研发,还有相应的市场开拓、相应的能力。”
目前,沃兰特正重点推进商业闭环网络的搭建,围绕订单采购、金融服务、运行体系等关键环节逐步完善——而确认订单,正是支撑这一商业闭环落地的核心要素,也将持续推动沃兰特在eVTOL商业化赛道上稳步前行。
在以确认订单开启行业首次的同时,沃兰特收获的意向订单也刷新了行业纪录。
就在上个月,沃兰特与泛太平洋有限责任公司(泰国)达成意向签约,后者将采购沃兰特500架eVTOL,采购金额为17.5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eVTOL产业最大一笔海外订单。
相继刷新两项纪录的沃兰特,却是一个只有4岁的年轻企业。沃兰特成立于2021年6月。2021年9月,沃兰特进行了“沃兰特TINY小胖子”1:3缩比验证机的旋翼和转换首飞。2023年2月,沃兰特顺利完成全尺寸技术验证机VE25X1的首轮飞行试验。2023年9月,VE25-100型客运eVTOL型号合格证申请受理,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华东地区管理局受理的首个客运载人eVTOL项目。
沃兰特VE25-100采用复合翼架构,起飞重量2.5吨,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5名乘客,巡航速度达235km/h,里程达200km~400km,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起飞重量最大,且客舱空间最宽阔的载人eVTOL,可应用于城市内及城市间通勤、低空观光、应急救援、货运等多种场景。
目前沃兰特一边推动试航取证工作,一边规划建设第一家生产工厂。公司计划于2026年取得型号合格证,然后开始下一步的生产制造和商业运营。同时,沃兰特计划在四川自贡开展航线示范演示,以此来验证“空中出租车”运营的经济性,为真正的商业循环打下基础。
在董明看来,eVTOL对中国民用航空来说,是难得一见的机遇:“eVTOL产业可以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在第二个航空百年实现换道超车。而且,中国在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的融合优势,更带来了眼下国内发展eVTOL的最佳窗口期。”